[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散热IC载板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378850.5 申请日: 2017-12-19
公开(公告)号: CN107896425A 公开(公告)日: 2018-04-10
发明(设计)人: 杜桂萍 申请(专利权)人: 杜桂萍
主分类号: H05K1/02 分类号: H05K1/02;C09D175/04;C09D161/00;C09D139/06;C09D105/04;C09D7/63;C09D7/61
代理公司: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49 代理人: 陈文福
地址: 516083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快速 散热 ic 载板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线路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散热IC载板。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印刷电路板产业替代品主要表现在子行业产品替代,刚性线路板市场份额萎缩,柔性线路板市场份额继续扩大。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化发展,必将导致更高层次化、更小的BGA孔间距,从而对材料的耐热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产业链整合和协同发展创新的战略转型期,线路板高密度化和线路板新功能化和智能化,轻、薄、细、小的发展带来的产品散热、精密布局、封装设计等也为上游CCL产业的创新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目前,IC载板普遍分为具芯层板和不具芯层板两类,具芯层板一般IC载板太厚,不具芯层板缺乏刚性,容易翘由IC,封装技术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芯片的封装在集成电路中是不可缺少的,同时现有技术中的IC载板的散热性能不佳,容易发热影响线路板的正常运行。另外,现有的IC卡封装载板,在市场上的使用也是比较单一的,很多时候没有达到想要的固定形式,所以在许多方面还是需要改变的,只有追求更好的才会取得进步,市场上的竞争才能够变得更大,为此,急需提出了一种新型IC载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快速散热IC载板,通过柔性线路板对第二IC 基板提供辅助,最终在第一IC 基板上进行实施,这种装置使用更新颖性;同时通过本发明散热结构的设置有效解决IC载板难散热的问题,并通过防护涂层对快速散热IC载板进行很好的保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散热IC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基板,所述陶瓷基板上设有第一IC基板、第二IC基板、柔性线路板,所述第一IC基板设于陶瓷基板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IC基板对称设于第一IC基板两侧,所述柔性线路板对称设于所述第二IC基板上下两端;所述陶瓷基板两侧对侧设有第一散热层,所述第一散热层的一侧设有第二散热层,所述第二散热层的一侧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表面设有防护涂层。

优选的,所述陶瓷基板为氧化铝陶瓷基板、氮化硅陶瓷基板、Cr2AlC陶瓷基板、锆钛酸铅纳米陶瓷基板、氢化锌铁氧体陶瓷基板、MgAl2O4透明陶瓷基板、Ti3SiC导电陶瓷基板、Ti2AlN陶瓷基板、Al2O3-AlB12陶瓷基板中的任一种。特别的,所述陶瓷基板也可以通过本领域中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氨酯树脂 23-34、马来酸树脂 13-21、呋喃树脂 7-13、偶氮二异丁腈 6-13、聚乙烯吡咯酮 13-19、硬脂酸钙 11-17、海藻酸钠 17-29、氮化硅陶瓷粉19-48、磷酸三丁酯 5-9、十二碳醇酯 7-11、纳米级MCM-22分子筛 36-53、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 8-15、二乙醇胺 15-24、蒸馏水 62-89。

通过本发明防护涂层各组分的协效作用,能够与绝缘层之间具有很好的附着结合力,同时显著提高本发明的阻燃性能和耐盐雾能力,能够对于快速散热IC载板的内部结构有效地保护。

特别的,本发明中的防护涂层可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加工制备获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层为金属铜散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层为聚酰胺酰亚胺纤维层。

进一步的,所述聚酰胺酰亚胺纤维层具有三维网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

本发明的快速散热IC载板结构,通过柔性线路板对第二IC 基板提供辅助,最终在第一IC 基板上进行实施,使得本发明整体的性能有显著提高。通过金属铜散热层将热量迅速传导扩散,同时配合聚酰胺酰亚胺纤维层内部的三维网状结构,提供良好的散热通道使得热量能够快速散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具有限制固定整体形状的作用;再配合防护涂层能够对于快速散热IC载板的内部结构有效地保护。

优选的,所述柔性线路板为现有技术中的聚二甲基硅烷柔性线路板、聚酰亚胺柔性线路板、聚乙烯柔性线路板、聚偏氟乙烯柔性线路板、天然橡胶柔性线路板中的任一种。特别的,所述柔性线路板也可以通过本领域中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桂萍,未经杜桂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88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