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火性能的蓄电池外壳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8914.1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9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K13/04;C08K7/10;C08K3/40;C08K5/14;B32B15/085;B32B25/20;B32B25/08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常武中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火 性能 蓄电池 外壳 材料 | ||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防火性能的蓄电池外壳材料,所述的外壳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有金属层、聚丙烯塑料层,陶瓷化硅橡胶层,其中,陶瓷化硅橡胶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硅橡胶100份、成瓷填料20~60份、助熔剂5~15份、铂催化剂0.2~1.5份、羟基硅油2~8份、硫化剂2~4份,其中,成瓷填料为硅酸铝纤维和针状硅灰石的混合物,其中硅酸铝纤维和针状硅灰石的质量比为15~25:30~40。本发明采用多种材料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蓄电池外壳材料,最外层的陶瓷化硅橡胶层能够保证蓄电池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当外界放生火灾时,陶瓷化硅橡胶能够转变成具有致密结构的陶瓷体,防止外部火焰侵入引起内部材料的燃烧,又能避免电池液因容器破坏导致泄漏而发生爆炸的危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蓄电池外壳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火性能的蓄电池外壳材料。
背景技术
蓄电池(Storage Battery)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蓄电池的外壳主要为塑料材质,通常选用聚丙烯、ABS等塑料,为了达到防火阻燃的要求,都会在基体中加入阻燃剂,绝大部分是含卤阻燃剂,包括各种含氯、含溴化合物,在燃烧时会产生有害物质和大量烟雾。而选用其它非卤素阻燃剂又存在着阻燃效果差、添加量大的缺点。
陶瓷化橡胶材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防火阻燃材料,它是在橡胶基体中添加一定的成瓷填料和助熔剂制得的复合材料,其在常温下能够保持良好的弹性和力学性能,当遇到明火或处于高温环境时,这种复合材料能转变为具有自支撑性的陶瓷体,从而阻止火焰蔓延,达到防火目的。陶瓷化橡胶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用作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能防止火焰进一步向电线电缆内部蔓延,使电路在火灾中依然保持畅通。
在众多的合成橡胶中,硅橡胶是在其中的佼佼者。硅橡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氧抗老化性、耐光抗老化性以及防霉性、化学稳定性等优异的性能。硅橡胶的这些优异性能,使其在输电线路、宇航、机械部件及电子电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由于硅橡胶经常需要在高压、高温、发热、放电的条件下使用,因此对硅橡胶在阻燃性能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使用的阻燃硅橡胶经过持续的高温燃烧后,烧余物没有机械强度,可能会造成更危险的二次灾害,如电缆的护套和绝缘烧毁后造成短路。
陶瓷化硅橡胶是指在硅橡胶基体中添加成瓷填料,并混合助熔剂来制备,这种复合材料硫化后在常温下的弹性和力学性能良好,与其它橡胶相比,硅橡胶热分解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有害气体及烟雾较少,其分解参与的二氧化硅可作为陶瓷体的骨架材料,因此,硅橡胶用作陶瓷化橡胶材料的基体材料时,不仅有利于聚合物材料在高温条件下转变成坚硬的陶瓷体,又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目前,陶瓷化硅橡胶中,成瓷填料常用的有云母、硅灰石、粘土、高岭土等无机硅酸盐类,成瓷填料的作用是提高陶瓷化硅橡胶的热稳定性,而且能在硅橡胶基体分解后作为骨架材料,保持材料原有的形状并提供足够的强度。但是,目前常用的成瓷填料在所形成的陶瓷体孔径较大,致密性较低,容易导致氧气渗透甚至出现火焰向基体材料传递,严重影响着陶瓷化硅橡胶的耐烧灼性能。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防火性能的蓄电池外壳材料,多种材料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蓄电池外壳材料,最外层的陶瓷化硅橡胶层能够保证蓄电池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当外界放生火灾时,陶瓷化硅橡胶能够转变成具有致密结构的陶瓷体,防止外部火焰侵入引起内部材料的燃烧,又能避免电池液因容器破坏导致泄漏而发生爆炸的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理工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89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法
- 下一篇:基于区块链的FIDO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