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漆包线生产的收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9284.X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3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张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吴江神州双金属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3/08 | 分类号: | B65H6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李艳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线 收线组 自动控制系统 漆包线生产 报警模块 控制模块 线轴 转轴 转动 漆包线 报警信号 监控电机 驱动转轴 人工监控 收线装置 显示模块 自动监控 监控 警报 电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漆包线生产的收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有多个收线组的收线装置,收线组包括转轴、驱动转轴转动的电机、由转轴带动转动的线轴;控制模块,通过监控电机转数来监控当前收线长度;设置及显示模块,用于设定每个收线组的标准收线长度、显示每个收线组的标准收线长度和当前收线长度、显示达到标准收线长度的收线组号;报警模块,当控制模块监控到任一收线组的当前收线长度达到标准收线长度时,则向报警模块发出的报警信号,报警模块发出警报。本发明用于漆包线生产的收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实现了对漆包线收线长度的自动监控,确保了及时更换线轴,既避免了人工监控的疏忽大意和判断不准确所造成的收线不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漆包线生产的收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漆包线是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由导体和绝缘层两部组成,裸线经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而成。但要生产出即符合标准要求,又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并不容易,它受原材料质量,工艺参数,生产设备,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各种漆包线的质量特性各不相同,但都具备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四大性能。
在漆包线的生产过程中,最后一个步骤是通过收线装置进行收线,即将完成上漆及烘干的漆包线缠绕于线轴上,而漆包线在销售的时候也是连同线轴一起整卷进行销售。由于烘干后的漆包线时不停地输送的,一旦停止输送则会影响漆包线的烘干,所以收线时,带动线轴转动的电机时也是不停运动转的,因此当一个线轴上的漆包线收满时需要及时更换新的线轴继续收线。如果收线过多,则线容易从线轴上脱落,如果收线过少,则对线轴造成了浪费,而且每卷线轴上的收线不均匀,对销售时的产品品相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现有技术中,每个线轴上收线的多少是通过人工来监控判断的,很容易出现疏漏,造成线轴更换不及时或过早更换线轴,而且线轴上的收线多少用肉眼很难判断。因此,如何能够及时地、准确地监控和判断线轴收线情况,并及时通知给工作人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漆包线生产的收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自动监控滚筒转速,并将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给工作人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漆包线生产的收线自动控制系统,它包括
收线装置,该收线装置包括多个收线组,每个收线组包括转轴、驱动转轴转动的电机、由转轴带动转动并将漆包线缠绕于自身上的线轴,线轴可拆卸更换地与转轴相连接;
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分别与每个收线组中的电机相信号连接,控制模块通过监控电机转数来监控该收线组的当前收线长度;
设置及显示模块,该设置及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相信号连接,用于设定每个收线组的标准收线长度、显示每个收线组的标准收线长度和当前收线长度、对达到标准收线长度的收线组号进行显示;
报警模块,该报警模块与控制模块向信号连接,当控制模块监控到任一收线组的当前收线长度达到该收线组的标准收线长度时,则向报警模块发出的报警信号,报警模块发出警报。
进一步地,每个收线组还包括与控制模块相信号连接且通过对其进行操作来解除报警模块的警报的报警解除按钮。
进一步地,设置及显示模块为触摸显示屏。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通过每个收线组中的电机转数和线轴规格换算得到该收线组的标准收线长度和当前收线长度。
更进一步地,收线长度为缠绕于线轴上的漆包线长度。
进一步地,设置及显示模块还具有对每个收线组的当前收线长度进行清零复位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吴江神州双金属线缆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吴江神州双金属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92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