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位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9421.X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1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通;施兆阳;陈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33 | 分类号: | H04W4/33;H04W64/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曲瑞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方法 装置 以及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定位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公开的方法包括:获取终端当前的服务小区以及用户号码;根据用户号码查询对应的地址信息库,其中地址信息库中包括:终端常驻的各移动网络小区的位置、终端历史连接的各无线网络的装机位置;根据服务小区的位置与地址信息库中各位置的距离,确定终端的位置。本公开整合了运营商前后端数据,对移动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上网的行为分析,针对室内场景进行用户位置定位,无线网络装机位置甚至可以精确到房间,大大提高了室内定位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位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位置业务是指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特定的定位技术获取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例如经纬度坐标),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通信系统或第三方定位客户端,并借助一定的电子地图信息的支持,为移动用户提供与其位置相关的呼叫或非呼叫类业务。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利用同步卫星进行定位的技术主要适用于室外场景。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室内定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室内接收卫星信号较差,无法使用卫星定位系统。
目前,主要使用移动网络对用户进行室内定位,主要是基于无线信号强度(RSRP)的三角定位算法(AFLT),并辅助室内外识别技术进行定位。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上述室内定位技术无法区分用户是在室内还是室外,所以需要通过一段时间内的用户移动特征分析、无线信号强度变化分析、和服务小区切换分析判断是否是室内用户,室内外识别的准确率只有60-70%,因此,用户定位的精度较低,偏差一般在100米以上。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对用户室内定位的精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包括:获取终端当前的服务小区以及用户号码;根据用户号码查询对应的地址信息库,其中地址信息库中包括:终端常驻的各移动网络小区的位置、终端历史连接的各无线网络的装机位置;根据服务小区的位置与地址信息库中各位置的距离,确定终端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用户号码查询对应的地址信息库之前还包括:确定服务小区是否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源小区;在服务小区不是室内分布系统的信源小区的情况下,执行根据用户号码查询对应的地址信息库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服务小区是室内分布系统的信源小区的情况下,确定该信源小区下的室内分布系统数量;在该信源小区下的只有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情况下,将室内分布系统的位置确定为终端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服务小区是室内分布系统的信源小区的情况下,确定该信源小区下的室内分布系统数量;在该信源小区下的室内分布系统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将与接收信号最强的邻小区距离最近的室内分布系统的位置确定为终端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服务小区与终端常驻的各移动网络小区是否为同一小区,在服务小区与终端常驻的一个移动网络小区为同一小区的情况下,将该移动网络小区的位置确定为终端的位置;或者,确定服务小区的位置与终端历史连接的各无线网络的装机位置的距离,在服务小区与终端历史连接的一个无线网络的装机位置的距离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将该无线网络的装机位置确定为终端的位置;其中,终端常驻的移动网络小区的位置为与该移动网络小区的位置的差距小于预设距离的终端历史连接的无线网络的装机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终端当前的服务小区以及用户号码包括:从终端的测量报告中获取服务小区;根据终端的测量报告与移动性管理实体日志的关联性,将移动性管理实体日志中的用户号码回填至终端的测量报告中,并获取用户号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94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