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制动助力耦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9910.5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1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任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立鹏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制动 耦合装置 位移传感器 制动推杆 顶杆 空心滚珠丝杠 制动助力装置 电机传动 复位弹簧 简单科学 控制电机 汽车制动 踏板方向 踏板推杆 位移信号 制动意图 制动主缸 踏板 增减量 误判 弹簧 壳体 受限 主缸 电机 传递 | ||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动制动助力耦合装置。该装置包括制动主缸、复位弹簧、主缸顶杆、空心滚珠丝杠、脚力弹簧、脚力传递顶杆、踏板推杆、位移传感器、电机、电机传动副和壳体;本发明是一种简单科学的电动制动助力耦合装置,解决了现有制动助力装置由于只通过位移传感器获取制动推杆的行程,进而判断驾驶员制动意图,控制电机助力大小和方向,其中行程大小代表助力大小,行程增减量趋势代表踏板方向,当制动推杆自由度受限时,位移信号就不能准确识别踏板的方向,容易造成误判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动制动助力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产品类型由燃油车向新能源车和智能车发展,伴随着汽车类型的转变,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电动产品,电动制动助力器类产品是极其重要的部件,此类产品中,名气最大的为博世iBooster。
此类产品产生的原因是传统的真空助力器逐渐走下历史舞台,首先是将来的汽车可能没有发动机,所以真空度的来源消失了,然后就是汽车智能化的需求,需要一种不单单依靠人踩来实现制动,而是通过控制单元也可以实现制动,即主动制动。
基于上述,电动制动助力装置应运而生,但基于真空助力器的诸多优点和长期以来人们对真空助力器的习惯养成,要求电动制动助力装置具备真空助力器的优点,并且在制动踏板力感觉方面尽量与真空助力器相同或相似。
通过对几种表现优异的有代表性的电动助力器类产品,进行了大量试验测试或结构分析后,发现多数产品,包括公认最佳方案的博世iBooster在内,在实现电动助力的过程中,都存在有悖真空助力器功能特点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存在制动踏板不复位的情况和可能,而一旦制动踏板不复位,极其容易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和人身危害。
此类产品的目的都是提出一种助力装置,不依赖真空度,可控制的助力比,实现力的解耦和实现主动的制动效果,并且满足传统真空助力器的踏板力感觉。基于这些目的,此类产品无非采用电机助力,利用齿轮齿条或蜗轮蜗杆或滚珠丝杠实现减速变扭和力的方向改变,电机助力的大小和方向单纯依赖踏板的行程。由于此类产品都是采用电机助力,所以除了满足传统真空助力器的踏板力感觉外,其他特点,靠控制电机很容易做到。而踏板力感觉则需要设计特殊的机构来实现,保证踏板力和踏板行程尽量线性,另外,要确保装置能准确反应驾驶员踩刹车和松刹车的特征,便于控制器识别,此类产品在助力过程中是通过踏板推杆的行程增减识别踩刹车和松刹车的动作,无法识别踏板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需要设计特殊机构和实现方式。
以iBooster进行举例阐述分析过程,参阅图5,图5为博世iBooster公示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分析他在实现功能时的特点。
助力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立鹏,未经任立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99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