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式便于固定物件的无人机底部支撑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1306.6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3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D9/00 | 分类号: | B64D9/00;B64C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便于 固定 物件 无人机 底部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式便于固定物件的无人机底部支撑架。
背景技术
无人机在民用方面被广泛应用,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因此在很多方面使用无人机的时候需利用其底部来固定相关使用的物件。
在现有的技术中,大部分无人机的无人机底部支架上不具备活动调节的固定物件的装置,当人们需要在其底端固定纸盒等物件时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式便于固定物件的无人机底部支撑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部分无人机的无人机底部支架上不具备活动调节的固定物件的装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式便于固定物件的无人机底部支撑架,包括无人机主体、固定架和主连接架,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无人机底部支架,且无人机底部支架的内部穿插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卡块,且卡块的内部穿插有固定连接装置,所述固定架和主连接架均通过连接环与连接杆相连接,且主连接架通过连接环与第一辅连接架相连接,所述第一辅连接架通过限位杆与第二辅连接架相连接,且第一辅连接架的末端内部穿插有固定卡合装置,所述第二辅连接架和限位杆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孔和第一卡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和无人机底部支架之间构成固定结构,且连接杆与固定架和主连接架之间均设置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块呈环形分布在连接杆的外侧,且卡块设置为开口状。
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卡环、第二卡环和连接弹簧,且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之间通过连接弹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辅连接架和第二辅连接架之间构成伸缩活动结构,且第一辅连接架和第二辅连接架均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固定卡合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一固定杆、固定弹簧、第二连接块和第二固定杆,且第一连接块的两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杆,第一连接块通过固定弹簧与第二连接块相连接,第一固定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调节式便于固定物件的无人机底部支撑架,在无人机底部支架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上设置有可旋转活动使用的固定架和主连接架,这样方便使用者根据物件的形状和高度对其固定的角度进行调整,此外,使用者通过拉伸第一辅连接架和第二辅连接架,对相对应设置有的第一辅连接架和第二辅连接架进行固定连接,使用者通过将物件放置在拼接好的第一辅连接架和第二辅连接架上,同时利用绳子将物件绑在第一辅连接架和第二辅连接架上,这样不仅可防止物件掉落下来,同时不会妨碍无人机降落时底部支撑架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连接杆和连接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辅连接架和第二辅连接架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卡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人机主体,2、无人机底部支架,3、连接杆,4、卡块,5、连接环,6、固定连接装置,601、第一卡环,602、第二卡环,603、连接弹簧,7、固定架,8、主连接架,9、第一辅连接架,10、第二辅连接架,11、限位杆,12、第一卡孔,13、固定卡合装置,1301、第一连接块,1302、第一固定杆,1303、固定弹簧,1304、第二连接块,1305、第二固定杆,14、第二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1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