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机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2055.3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8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蒲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同传创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典彪 |
地址: | 401220 重庆市长寿***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单元、冷却单元、机箱和工作部件;散热单元包括波纹管、转杆和电机,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机箱上,转杆上螺纹连接有推块;波纹管的一端固定在推块上,另一端固定在机箱的内壁,波纹管的侧壁设有单向出气阀,机箱的侧壁设有与波纹管连通的单向进气阀;波纹管内设有折叠管,折叠管的一端连接有排水管,另一端连接有进水管;排水管上设有单向排水阀,进水管上设有单向进水阀;冷却单元位于机箱外,排水管的出口端与冷却单元连接,进水管的进口端与冷却单元连接。使用本装置,能有效带走计算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降低计算机主机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的CPU及其他部件高速运转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如果任由这些热量积聚,很可能会使得CPU以及其他部件最终被烧坏,因此在设计计算机时,都必须添加散热系统或者散热结构,散热其实就是一个热传递的过程,目的是将计算机发热部件尤其是CPU产生的热量带到其它介质上,将CPU温度控制在一个稳定范围之内。
计算机传统的散热结构通常是针对CPU的散热部分,通常是采用正对CPU的吹风扇将CPU产生的热量快速地吹走,同时整个机箱上设计有将热气向外吹出的抽风扇。但是这种排热结构虽然会将CPU上产生的热量快速的吹散,但是这些热量都会被吹向装配CPU的电脑主板,使得电脑主板以及主板上的元件温度更高,不利于计算机主体的散热。同时虽然CPU产生的热量被吹散掉,但是在这些热量短时间内仍然积聚在CPU周围,使得所述计算机整体的降温速度也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有效带走计算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降低计算机主机的温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计算机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单元、冷却单元和侧壁开有散热口的机箱;散热单元包括波纹管、转杆和驱动转杆转动的电机,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机箱上,转杆上螺纹连接有只能沿转杆上下滑动的推块,推块位于机箱内且能将散热口封闭;波纹管的一端固定在推块上,另一端固定在机箱的内壁,波纹管的侧壁上设有单向出气阀,机箱的侧壁上设有与波纹管连通的单向进气阀;波纹管内设有一端固定在推块上另一端固定在机箱内壁上的折叠管,折叠管由金属制成,折叠管固定在机箱内壁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环绕在计算机工作部件上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单向排水阀,进水管上设有单向进水阀;冷却单元位于机箱外,排水管的出口端与冷却单元连接,进水管的进口端与冷却单元连接。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开启计算机后,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杆转动,在转杆的作用下,推块沿转杆直线运动,推块使波纹管拉伸,此时由于波纹管内的压强减小,单向进气阀打开,外界的气体补充到波纹管内。与此同时,折叠管在推块的作用下也发生拉伸,折叠管内的压强减小,经过冷却单元冷却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折叠管内,冷却水使得折叠管的温度骤降。由于折叠管位于波纹管内,波纹管内的气体能与折叠管发生热传递,气体将热量传递给折叠管,气体的温度下降。当推块运动到极限位置后,使电机反向转动,在电机的作用下,推块沿着转杆直线运动,此时推块压缩波纹管和折叠管,波纹管和折叠管内的压强增大,单向排气阀打开,经过冷却的气体从波纹管排出,排出的气体吹在计算机的工作部件上,有效降低带走计算机工作产生的热量,降低计算机的温度。同时,由于折叠管被压缩,单向排水阀打开,折叠管内的水沿着排水管流动,在水流流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带走计算机工作部件产生的热量,排水管内的水最终流到冷却单元内,由冷却单元进行冷却。推块运动到极限位置后,使电机再次反转,如此反复循环。计算机关闭后,通过电机驱使推块向散热口一侧运动,利用推块将散热口封堵。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散热装置利用风冷和水冷同时对计算机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而且从波纹管吹出的风经过冷却降温,吹出的风温度较低,可以有效带走计算机产生的热量,与没有经过冷却的风相比,散热的效果更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同传创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同传创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2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涂药器
- 下一篇:一种妇产科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