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2804.2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2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实;秦浩;樊晓羽;江启峰;叶道星;杜海;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航(四川)西部国际创新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38 | 分类号: | B64C1/38 |
代理公司: | 成都超凡明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58 | 代理人: | 何龙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无人机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使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无人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有很多需要优化和改进的地方。
现有的无人机面临摩擦阻力大,能耗多的问题,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无人机,能够减小摩擦阻力、提升无人机的飞行效率一直是无人机亟需改善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通过在机身及机翼上设置表面织构,能够有效改善摩擦副表面的润滑和摩擦性能,减少接触表面的摩擦磨损,由于将表面织构技术应用于无人机的机身、机翼表面,使得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在表面形成涡流,减小了空气与无人机表面的直接摩擦阻力,从而提升无人机飞行效率,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另一种无人机,将表面织构技术应用于无人机的机身、机翼表面。表面织构包括多个凹坑,凹坑的一端宽而深,另一端窄而浅,凹坑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并且按照矩阵式的分布排列设置于机身、机翼的上表面,有效减小了空气与无人机表面的直接摩擦阻力,从而提升无人机飞行效率,降低磨损,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本发明改善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和机翼,两个所述机翼对称分布于所述机身的两侧。
所述机翼和所述机身上设置表面织构,所述表面织构包括多个凹坑,多个所述凹坑排列设置于所述机翼的上表面、所述机身的上表面。
所述凹坑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宽度相对所述第二端部的宽度更宽,所述第一端部的深度相对所述第二端部的深度更深。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凹坑沿第一方向等距排列,多个所述凹坑沿第二方向等距排列,相邻两行的所述凹坑错位分布。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凹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隔的距离为0.1mm至0.3mm。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凹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隔的距离为0.3mm至0.6mm。
进一步地,所述凹坑的第一端部的深度为0.01mm至0.03mm。
进一步地,所述凹坑的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的长度为0.1mm至0.2mm。
进一步地,所述凹坑的截面形状为扇形,所述扇形远离圆心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端部;所述扇形靠近所述圆心的一端为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为背流面,所述第二端部为顺流面。
进一步地,所述凹坑的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一端部朝向左边机翼设置,所述第二端部朝向右边机翼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机翼末端设有翼尖,所述翼尖朝远离所述机翼上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翼尖与所述机翼的上表面连接的一面设有所述表面织构。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和机翼,两个所述机翼对称分布于所述机身的左右两侧。
所述机翼和所述机身上设置表面织构,所述表面织构包括多个凹坑,多个所述凹坑排列设置于所述机翼的上表面、所述机身的上表面。
所述凹坑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宽度相对所述第二端部的宽度更宽,所述第一端部的深度相对所述第二端部的深度更深。
多个所述凹坑呈矩阵式排列分布,且所述凹坑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本发明提供的无人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和机翼,两个机翼对称分布于机身的两侧。机翼和机身上设置表面织构,表面织构包括多个凹坑,多个凹坑排列设置于机翼的上表面、机身的上表面。凹坑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的宽度相对第二端部的宽度更宽,第一端部的深度相对第二端部的深度更深。该无人机利用表面织构来减小无人机的摩擦阻力,降低无人机的表面磨损,从而提升无人机飞行效率,节能减排。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无人机,将表面织构技术应用于无人机的机身、机翼表面。表面织构包括多个凹坑,凹坑的一端宽而深,另一端窄而浅,凹坑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并且按照矩阵式的分布排列设置于机身、机翼的上表面,有效减小了空气与无人机表面的直接摩擦阻力,从而提升无人机飞行效率,降低磨损,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应用范围广,市场潜力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航(四川)西部国际创新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航(四川)西部国际创新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28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绿化用改良的无人机
- 下一篇:螺旋桨组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