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体肺气体交换模拟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3373.1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3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远;李冕;叶小灿;高理升;李文;许金林;孙怡宁;徐玉兵;马祖长;陈焱焱;周旭;杨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11251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杨学明;顾炜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代谢 气体交换 模拟方法及装置 模拟人体 可用 验证 模拟输出量 参数设置 测量仪器 测试设备 调节装置 定量释放 活塞运动 控制气缸 人体呼吸 系统标定 肺呼吸 气缸 二氧化碳 检验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肺气体交换模拟方法及装置,可用于人体气体交换测试设备的验证与生产检验。本发明运用控制气缸活塞运动模拟人体肺呼吸功能,并通过向气缸中定量释放特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来模拟人体气体代谢,模拟精度高、重复性好。同时可以通过调节装置参数设置改变模拟输出量,适合模拟不同的气体代谢速率。本发明可用于人体呼吸与气体代谢测量仪器的系统标定、检验验证,具有结构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能量代谢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肺气体交换模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静息状态下的人体肺交换气体测量,即静息态氧消耗量、二氧化碳产生量可用于推算人体静息能量,及三大能量底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消耗速度。同时肺气体交换测试装置与跑步机、功率车等负载设备配合,测试人体在不同运动负荷下的摄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还可作为心肺功能的评估、疾病无创诊断的工具。因此气体交换测试设备是体质健康评估、运动能力测评的重要工具。
但一方面受标定气体和设备精度、传感器性能及采样误差等多方面影响,若没有经过可靠的测试验证,气体交换能量代谢测试装置很难保证其有效性;一方面气体代谢一般测试过程比较长,而人体气体能量代谢的数据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同类型设备真人测试对比验证也比较困难,因此设计对应的模拟器用于该类设备的验证和检验非常必要。最近CN 206075672U等发明中给出了一种呼吸通气模拟验证设备,但仍无法模拟人体氧气消耗和二氧化碳产生,仍不能满足气体能量代谢设备的验证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人体肺气体交换模拟方法及装置,模拟人体肺通气和气体代谢交换,可用于人体能量代谢测试仪器的研发验证和生产检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案为:
一种人体肺气体交换模拟装置,该装置由软质气袋、单向阀、T型接头、电子流速控制器、减压阀、标准气体组成代谢气体产生单元,用于模拟人体肺的气体交换功能,其中减压阀安装在标准气体气罐上,并经导管连接到电子流速控制器,电子流速控制器再通过导管连接到软质气袋底部,单向阀一端安装在T型接头旁侧口上,一端连接软质气袋;由转盘、第一轴承、U型连杆、固定底座、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直连杆、轴承导槽、活塞和气缸组成人体呼吸模拟单元,用于模拟人体肺的呼吸通气功能,其中U型连杆一端由第二轴承固定在固定底座上,另一端通过第三轴承连接到直连杆末端,第一轴承安装在转盘条形开口上,并凸出进入U型连杆中间U型槽内,轴承导槽位置固定,直连杆被轴承导槽两个轴承上下限制,活塞位于气缸内部,一端连接直连杆,气缸出口连接T型接头的一个直通接口。
其中,转盘有一个条形开口,第一轴承可以在该条形开口中移动和固定,其与转盘的圆心间距离r可调节,另外转盘与第二轴承圆心水平位置相同,垂直高度为b可调节。可通过调整第一轴承位置和转盘垂直高度b改变活塞行程。
其中,转盘通过第三轴承、U型连接件将转盘的圆周运动转换为直连杆直线运动,同时利用轴承导槽对直连杆进行上下限位。
其中,利用单向阀隔离软质气袋和气缸,当气缸排气时,单向阀关闭,不让排除气体进入软质气袋,软质气袋内中逐渐积累标准气体;气缸抽气时,软质气袋中的积累气体被吸入气缸,部分外部空气也会一同吸入。
一种人体肺气体交换模拟方法,通过调节气缸的行程,模拟人体不同的呼吸通气量;通过向气缸中释放二氧化碳和氮气混合气,模拟人体气体代谢,即人体二氧化碳产生与氧气消耗,并由电子流速控制器控制注入混合气的速度,模拟不同的能量代谢速率。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人体肺气体交换模拟方法及装置,通过注入特定组分的二氧化碳、氮气混合气,辅以简单的动力结构,即可模拟人体肺通气功能和复杂的肺气体交换,并且该系统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可用于人体能量代谢测试仪关键测量参数的准确性、重复性验证与生产检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33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