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及其电池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5687.5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1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许广涛;周海洋;高宽;李光银;朱贺;郭朋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10 | 分类号: | B60L7/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充电 开度 启停 电量 发动机 啮合 混合动力车辆 蓄电池 传统发动机 控制离合器 车辆电池 电量回收 荷电状态 判断条件 燃油汽车 油门踏板 制动踏板 传统的 发电机 变小 怠速 滑行 制动 消耗 回收 检测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及其电池充电控制方法、系统,以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为判断条件,当检测到油门踏板的开度由大变小或制动踏板的开度由小变大时,通过控制离合器啮合,控制发动机带动发电机给电池充电,实现汽车在滑行或制动时的电量回收。并且,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传统的燃油汽车,还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将回收的电量用于发动机启停、怠速,解决了传统发动机的频繁启停对蓄电池的电量的消耗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及其电池充电控制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车辆保有量迅速增长,目前,针对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但是针对混合动力汽车传统内燃机工作时的能量回收系统少之又少。一般在内燃机部分,当车辆减速、制动时,车辆的运动能量通过制动系统转变为热能,并释放到大气中,一方面造成很大能量的浪费,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为避免能量的浪费、改善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同时减少混合动力汽车传统内燃机对环境的污染一种针对混合动力汽车上传统内燃机工作时的能量回收系统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已有不少有关汽车能量回收的设计方案,如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490722B介绍的“一种汽车滑行能量回收方法及系统”,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3921795B提及的“车辆及其滑行能量回收方法、系统”,以及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691341A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滑行时能量回收的方法、设备及电动汽车”。然而,目前已有的制动和滑行能量回收方案大部分是针对纯电动汽车实行的,极少专门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传统部分上,而CN102490722B所提供的“一种汽车滑行能量回收方法及系统”虽然是针对传统发动机实行的能量回收方案,但仅仅是适用于汽车滑行时,针对汽车制动时的能量回收问题并未涉及。
由于现有混合动力汽车传统发动机的频繁启停对蓄电池的电量的消耗较大,因此迫切的需要设计出一款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上传统内燃机工作时汽车滑行和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将回收的电量存储到电池中,并用于发动机启停、怠速,将从汽车节能减排方面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做出一定贡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及其电池充电控制方法、系统,用于解决现有传统内燃机工作时汽车滑行或制动的电量回收和电池充电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辆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方案:
方法方案一,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车辆油门踏板的开度和制动踏板的开度,当电池的荷电状态小于设定值,并且,油门踏板的开度由大变小或制动踏板的开度由小变大时,通过控制在连接发动机和发电机的传动轴上设置的离合器啮合,控制车辆发动机带动发电机给电池充电。
方法方案二,在方法方案一的基础上,当车辆电池充满电时,控制所述离合器分离。
方法方案三,在方法方案一的基础上,当检测到所述电池的荷电状态小于设定值时,还包括报警提醒电池电量不足的步骤。
方法方案四,在方法方案二的基础上,当检测到车辆电池充满电时,还包括报警提醒电池电量充满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电池充电控制系统,包括以下系统方案:
系统方案一,包括油门踏板开度传感器、制动踏板开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油门踏板开度传感器、制动踏板开度传感器,其中,油门踏板开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油门踏板的开度,制动踏板开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制动踏板的开度,控制器用于执行实现以下步骤的指令:
采集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车辆油门踏板的开度和制动踏板的开度,当电池的荷电状态小于设定值,并且,油门踏板的开度由大变小或制动踏板的开度由小变大时,通过控制在连接发动机和发电机的传动轴上设置的离合器啮合,控制车辆发动机带动发电机给电池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56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剩余续驶里程的预估方法和电动汽车
- 下一篇:电动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