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识别双卡槽双卡用户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6767.2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1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锡清;郑一雄;杜娟;郭华伟;黄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18 | 分类号: | H04W8/18;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彭琼 |
地址: | 350003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双卡槽双卡 用户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识别双卡槽双卡用户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从预设周期的多个预设时间段中,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目标时间段,并统计目标时间段的个数;采用改进的DBSCAN分别确定,两个待识别卡驻留的目标基站扇区以及在驻留的目标基站扇区下驻留的时段;在预设周期中每隔第一预设时长判断两个待识别卡是否处于同一目标基站扇区,并统计两个待识别卡处于同一目标基站扇区的次数;若目标时间段的个数大于第二预设值,且两个待识别卡处于同一目标基站扇区的次数大于第三预设值,确定两个待识别卡所属的用户为双卡槽双卡用户。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双卡槽双卡用户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双卡槽双卡用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双卡槽双卡用户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手机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单卡手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双卡双待手机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双卡槽双卡用户进行识别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通过交往圈匹配模型来识别双卡槽双卡用户。即,通过分析某两个号码的语音和短信行为来判断这两个号码交往圈的相似性,进而来判断这两个号码是否属于同一用户。
采用交往圈匹配模型识别双卡槽双卡用户时,需要双卡用户的每张卡都要有语音和短信行为,否则就无法对双卡槽双卡用户进行识别。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难以准确地识别出双卡槽双卡用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双卡槽双卡用户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双卡槽双卡用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识别双卡槽双卡用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预设周期的多个预设时间段中,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目标时间段,并统计目标时间段的个数;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预设时间段内两个待识别卡的常驻基站扇区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
根据两个待识别卡在预设周期中驻留的基站扇区以及在预设周期中驻留的基站扇区下驻留的时段,采用改进的聚类算法DBSCAN分别确定,两个待识别卡驻留的目标基站扇区以及在驻留的目标基站扇区下驻留的时段;
基于两个待识别卡驻留的目标基站扇区以及在驻留的目标基站扇区下驻留的时段,在预设周期中每隔第一预设时长判断两个待识别卡是否处于同一目标基站扇区,并统计两个待识别卡处于同一目标基站扇区的次数;
若目标时间段的个数大于第二预设值,并且两个待识别卡处于同一目标基站扇区的次数大于第三预设值,确定两个待识别卡所属的用户为双卡槽双卡用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识别双卡槽双卡用户的方法,还包括:
在同一时刻,分别向两个待识别卡发送哑短信,获取两个待识别卡驻留的基站扇区;
若两个待识别卡驻留的基站扇区为同一基站扇区,核定两个待识别卡所属的用户为双卡槽双卡用户。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预设时间段中的每个预设时间段的时长均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第二预设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改进的DBSCAN分别确定,两个待识别卡驻留的目标基站扇区以及在驻留的目标基站扇区下驻留的时段,包括:
针对两个待识别卡中的每个待识别卡,将待识别卡在预设周期中驻留的基站扇区按时间顺序排列;
依据顺序排列的基站扇区进行聚类,分别得到两个待识别卡驻留的目标基站扇区以及在驻留的目标基站扇区下驻留的时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依据顺序排列的基站扇区进行聚类,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6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