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轮胎支撑气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8871.5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1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韩成勇;蔡庆;张伟;贾云海;阙元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7/02 | 分类号: | B60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气囊 轮胎 安全轮胎 内压 胎压监测传感器 电子控制装置 轮胎发生爆胎 气体发生器 汽车安全 重量轻 支撑 充气 交通事故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安全轮胎支撑气囊系统,提供一种安全轮胎支撑气囊系统,包括胎压监测传感器,支撑气囊,电子控制装置,气体发生器。它结构简单、重量轻,在轮胎发生爆胎,轮胎瞬间失去内压支撑时,可以瞬间充气(小于0.1秒),重新为轮胎提供内压支撑,从而避免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轮胎支撑气囊系统,是装配在无内胎轮胎和轮辋之间的轮胎支撑气囊系统。
背景技术
普通轮胎遭到外物刺扎后,先是很快漏气,接着发生胎侧下塌,胎圈脱离轮辋,轻则无法继续行驶,重则导致车辆倾覆。目前使用的安全轮胎,基本上是在轮胎内部设置支撑体或者支撑物,在轮胎被刺穿或行驶中漏气后,支撑体或者支撑物能够支撑车体重量,并保证轮胎不脱落,从而达到能使汽车继续行驶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安全轮胎要么结构较复杂,乘坐舒适性差,生热高;要么结构虽简单,还需借助专用机器安装,又不能重复使用,而且轮胎漏气后的可继续使用的时间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轮胎支撑气囊系统,它结构简单、重量轻,在轮胎发生爆胎,轮胎瞬间失去内压支撑时,可以瞬间充气(小于0.1秒),重新为轮胎提供内压支撑,从而避免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并且拆装方便,在轮胎爆胎后仍可通过支撑气囊提供内压,继续使用的时间也较长,方便驾驶员将汽车开到附近的维修点进行维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爆胎,导致轮胎内压迅速泄露,胎压监测传感器将信息迅速传递给控制装置(中央处理器),控制装置安放在车辆里,由控制装置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判断结果为发生爆胎,则控制装置向气体发生器发出反应命令,反应后产生大量气体,可瞬间将支撑气囊撑开,让支撑气囊与轮胎气密层接触,重新为失去内压轮胎提供内压支撑。如果判断结果为缓慢漏气或正常泄压,则控制装置不会有任何命令。
胎压监测传感器安装在轮胎气门嘴上,用螺栓固定,随轮胎一起旋转,胎压监测传感器可以发出轮胎内压信号,然后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收到信号后,就可以时时监测轮胎内压,当轮胎内压发生剧烈减少时,控制装置向气体发生器发出反应命令,这时加热器里的电热丝电路接通,电热丝迅速红热,生热剂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充气剂受热分解释放气体冲入气囊,使气囊充满轮胎内腔,从而让轮胎重新获得内压支撑,司机可以平稳地将车辆驾驶到附近维修点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气体发生器立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出气口—1,生热器—2,生热剂—3,充气剂—4,固定用的螺栓孔—5;
图2为本发明中的气体发生器立体图,
出气口—1;
图3为本发明中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在轮辋上正面视图,
轮辋槽——1;
图4为本发明中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在轮辋上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在轮辋上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在轮辋上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支撑气囊安装在轮辋上正面视图,
紧固条—1,支撑气囊—2;
图8为本发明中的支撑气囊安装在轮辋上立体图,
紧固条—1,支撑气囊—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安全轮胎支撑气囊系统,是装配在无内胎轮胎和轮辋之间的轮胎支撑气囊系统。整套系统包括胎压监测传感器,支撑气囊,电子控制装置,气体发生器。胎压监测传感器是安装在轮胎气门嘴上;支撑气囊和气体发生器安装在轮辋上,其中支撑气囊是通过边部的紧固条安装在轮辋槽上,气体发生器是通过螺栓固定在轮辋槽上,在轮胎正常使用过程中,支撑气囊内无气体压力,其中一部分包裹在轮辋槽上,另一部分折叠放在气体发生器里;控制装置安装在车辆上。胎压监测传感器可以时时发出轮胎内压信号,然后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收到信号后,就可以时时监测轮胎内压,当轮胎内压发生剧烈减少时,控制装置向气体发生器发出反应命令,这时加热器里的电热丝电路接通,电热丝迅速红热,生热剂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充气剂受热分解释放气体冲入气囊,使气囊充满轮胎内腔,从而让轮胎重新获得内压支撑,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88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