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滚动球模型的TIN_DDM缓冲面快速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8878.7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1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董箭;彭认灿;张志衡;周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601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滚动 模型 tin_ddm 缓冲 快速 构建 方法 | ||
1.基于滚动球模型的TIN_DDM缓冲面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设定所构建TIN_DDM缓冲面的最大缓冲距离(rmax);
b、依次选取TIN_DDM模型中采样点(Pi),采样点总数为(l),(i)为所选取采样点的位置数,i=1,2,3...;
c、当所有采样点均被选取时,即i>l,结束;当部分采样点未被选取时,即i≤l时,将采样点(Pi)设定为初始的基准采样点(Pj),(j)为TIN_DDM缓冲面快速构建模型数据库中采样点(Pi)的数据链内的阶段数,j=1,2,3...;
d、利用采样点(Pi)的z轴方向交点间的距离差公式,确定出在最大缓冲距离(rmax)范围内TIN_DDM模型中各点球面与采样点(Pi)的z轴方向的交点超越基准采样点(Pj)的交点时的点集(Ω);
e、根据超越时的临界半径求解公式,计算出点集(Ω)中各点球面与采样点(Pi)的z轴方向的交点超越基准采样点(Pj)的交点时的滚动球半径;
f、选取最小的滚动球半径(rmin)和其对应的采样点(Pmin);
g、若存在最小的滚动球半径(rmin)和对应的采样点(Pmin)且该最小滚动球半径大于上次最小滚动球半径,将其记录在TIN_DDM缓冲面快速构建模型数据库中所选取采样点的数据链内,即rj=rmax,Pj+1=Pmin;
h、将最小滚动球半径(rmin)对应的采样点(Pmin(Pj+1))作为下一阶段的基准采样点,重复上述d至g步骤,直至该阶段最小滚动球半径小于上阶段最小滚动球半径或不存在最小的滚动球半径和对应的采样点时,转至步骤c;
所述步骤c中,TIN_DDM缓冲面快速构建模型数据库中采样点(Pi)的数据链内存储各个阶段的临界半径(rj)和其对应的采样点(Pj)两部分,索引数据链如下:P1至Pl为TIN_DDM中的各采样点;j1至jl为各采样点所对应的TIN_DDM缓冲面构建基准采样点个数;为各TIN_DDM缓冲面构建基准采样点的滚动球半径范围临界值;为各半径范围所对应的TIN_DDM缓冲面构建基准采样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滚动球模型的TIN_DDM缓冲面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已知TIN_DDM模型中的采样点为(Pn)点,基准采样点为(Pj)点,则二点在采样点(Pi)的z轴方向交点间的距离差公式为式中:为TIN_DDM模型中的采样点(Pn)的z坐标,为基准采样点(Pj)的z坐标,r为滚动球的半径,为采样点(Pn)到采样点(Pi)的水平距离,为采样点(Pj)到采样点(Pi)的水平距离,将最大缓冲距离rmax、采样点Pn和采样点Pi的值代入采样点Pi的z轴方向交点间的距离差公式中,若所得构建上缓冲面时Δn>0或构建下缓冲面时Δn<0,采样点Pn放入点集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滚动球模型的TIN_DDM缓冲面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已知点集(Ω)中任意采样点(Pn),基准采样点为(Pj)点,则点集(Ω)中(Pn)点球面与采样点(Pi)的z轴方向的交点超越基准采样点(Pj)的交点时的滚动球半径为式中:为点集(Ω)中任意采样点(Pn)的z坐标,为基准采样点(Pj)的z坐标,为采样点(Pn)到采样点(Pi)的水平距离,为采样点(Pj)到采样点(Pi)的水平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88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