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提取物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9885.9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荣贵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贵福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A61K36/71;A61K36/65;A61K36/537;A61K36/48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36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提取物 方法分析 分析模型 扫描 数据重现性 中红外光谱 参数优化 含量测定 红外谱图 模型拟合 样品测定 有机试剂 指标成份 常规的 检测 预测 废液 分析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提取物分析方法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建立分析模型:1)收集30批以上的中药提取物进行指标成份含量测定与红外谱图扫描;2)利用spectrum quant+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并通过参数优化使模型拟合率接近1.0。实际应用本方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只需扫描一张中红外光谱图代入模型即可预测出含量值,操作简单,检测成本较低,检测周期短,数据重现性好;而且不使用有机试剂,不会产生废液,优于常规的HPLC检测方法;对于含量很低的指标成分(<2%),仍能较好地预测其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提取物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药提取过程中,需要对指标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批次之间的 稳定。目前,常规采用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指标成分的含量,即对每批次的中 药提取物进行称量、溶解、稀释、HPLC进样等步骤,再与指标成分对照品通过峰面积归一 法计算含量,得到每批中药提取物指标成分含量值。具体步骤如下1)中药提取物前处理,包 括溶解、定容;2)色谱条件建立,包括配制流动相,配制对照品,建立仪器系统性方法;3) 色谱图处理,计算样品含量。这种测定方法除流动相与对照品在短期内可连续使用外,每次 样品含量测定时均要重复以上3个操作。因此,HPLC含量测定方法繁琐、周期较长(检测 一批样品约8小时)、试剂使用量较大,而且数据波动性较大,无法快速地预测提取物中指标 成分的含量。
红外光谱技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检测领域。近红外(NIR)多组分 定量分析因其快速、无损、光谱特性稳定、信息量大、模型盲样预测率高的优势,在食品与 饲料行业成分分析预测方面得到应用。食品和饲料中指标成分占总体成分比例较高,一般为 20-60%(重量百分比,下同)之间,如在饲料营养成分分析中,粗蛋白含量一般为20-25%, 模型建立时拟合率比较容易接近1.0。但中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含量均比较低,一般在10% 以内。如白芍提取物中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仅为9%左右,丹参提取物中有效成分丹参素含 量在3%左右,黄芪提取物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含量在1%左右。采用NIR方法建立模型拟合 率较低,达不到0.9,导致盲样(即待测样品)带入模型预测结果准确率低,而且近红外仪器 较贵,检测成本较高。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使用中红外光谱进行物质定性分析,尚未有使用中红外光谱进行 多组分定量分析的研究。中红外谱系特征性强,对低比例成分(5%~20%)多组分含量预测 效果较佳,而且中红外仪器普及率较高。所以将中红外多组分定量分析用于快速预测中药提 取物指标成分的含量,并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如模型建立,一直是人们渴望解决而未得 到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提取物分析方法分析方法,该方法解决了 上述问题,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检测周期短,数据重现性好;对于含量很低的指标成分 (<2%,重量百分比,下同),仍能较好地预测其含量。
本发明所述的分析方法可描述如下:
1)收集30批同品种不同批次中药提取物进行含量测定,获取指标成分含量;
2)将以上提取物进行红外谱图扫描;
3)将光谱图与含量值代入spectrum quant+软件(美国PE公司)建立模型;
4)调整参数优化模型使拟合率接近1.0;
5)实际测定:将待测定样品扫描一张红外谱图,代入模型,进行计算,预测出该批 提取物指标成份含量值。
步骤1)中所述的中药提取物优选浸膏或干粉,所述指标成份优选为1~3种。
步骤2)中红外图谱扫描,中药药提取物如果是干粉优选压片法,浸膏则优选ATR(水 平衰减全反射)法。对于浸膏,采取ATR法,可以减少浸膏压片所产生误差对模型建立造成 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贵福,未经荣贵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98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特征迁移的样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 下一篇:长波红外成像光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