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螟药剂的增效助剂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0268.0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4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黄水金;吴敏;沈子涵;孙杨;秦文婧;韩召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25/30 | 分类号: | A01N25/30;A01N43/90;A01N57/16;A01N43/22;A01N43/56;A01P7/04 |
代理公司: | 南昌大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5 | 代理人: | 喻莎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剂 增效 助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害虫化学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螟药剂的增效助剂及其使用方法,优选的杀螟药剂为水胺硫磷、三唑磷、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乙基多杀菌素。所选的增效助剂为异构醇醚,优选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将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加入到预先兑水配制好的杀螟药液中,其使用浓度为0.033%‑0.067%。混合均匀后即可喷雾使用。本发明可以明显提高不同杀螟药剂对水稻螟虫的防治效果,可以实现药剂减量控害的目的,且该增效助剂具有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害虫化学防治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杀螟药剂的增效助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在防控病虫草害,保障作物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无论何种药剂,靶标只有接触并吸收了足量的农药才能充分发挥农药的作用。钻蛀性害虫生存在寄主植物组织内,而这些寄主植物组织的表皮富含蜡质,常规的药剂很难穿透这层屏障,因此防效往往不理想。增效剂是一类对靶标无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与药剂混用后,能降低药剂的表面张力,提高药剂的展布、分散和渗透能力,有利于药液在植物组织表面铺展和向植物组织内部渗透,有的还可以抑制有害生物体内的解毒代谢,从而提高农药的生物活性和防治效果。
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以幼虫钻蛀入水稻叶鞘组织和水稻茎秆为害,俗称“钻心虫”。危害分蘖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危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危害灌浆、乳熟期水稻,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药剂的长期不合理应用,使得二化螟的抗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1990~2000年,浙江、江苏等地陆续监测到甲胺磷、杀虫单、三唑磷的高抗药性种群;2000年~2012年,对杀虫单、三唑磷、氟虫腈的抗药性水平较高;2012年以后,对生产上常用的三唑磷、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等杀螟药剂的抗药性突出。在江西、湖南和浙江等地的高抗区域,现有杀螟药剂对抗性二化螟的防效极低,防治失败的稻田比比皆是。因此,急迫需要研发提高现有杀螟药剂的防治效果的相关技术,及时高效地控制二化螟为害,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螟药剂的增效助剂及其使用方法,对防治二化螟的药剂具有优良的增效作用。具体技术方案为:
选择异构醇醚作为杀螟药剂的增效助剂,将异构醇醚加入到预先兑水配制好的杀螟药液中,混合均匀后即可喷雾使用,异构醇醚在杀螟药液中的体积浓度为0.033%-0.067%。
所述杀螟药剂为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沙蚕毒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双酰胺类药剂,优选为水胺硫磷、三唑磷、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乙基多杀菌素,使用时根据该药剂品种的推荐使用剂量和配制方法配制成农药溶液。
所述异构醇醚优选为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
异构醇醚是性能优良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高效的乳化剂、渗透剂和润湿剂,已广泛应用于洗涤日化、纺织、皮革以及其他化工行业。优选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该助剂具有十三碳的长碳链结构,使得体系具有卓越的乳化稳定性和空间稳定性;具有非格尔伯特醇,含小支链的烷基醇,支链多,渗透能力强,对提高乳液附着力有促进作用;不含苯环结构,不含APEO,易生物降解。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螟药剂的增效助剂,该助剂与杀螟药剂混合喷施,使用方法简单,具有较强的杀虫增效作用,即在药量减施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药剂的防治效果。本发明是实现农药减量控制螟害的一项创新,必将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并结合相应试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02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稳定的农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农药泡腾片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