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碳陶刹车盘的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0888.4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9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汝强;王殿春;李宗乐;杜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道普安制动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C04B35/52;C04B35/80;C04B35/622;C04B35/65;F16D6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200 山东省德州市禹***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刹车 修复 方法 | ||
一种汽车碳陶刹车盘的修复方法。一种汽车碳陶刹车盘的修复方法,本方法包括五步,第一步待修复刹车盘清理,第二步碳纤维布浸渍树脂,第三步树脂碳化,第四步熔融渗硅,第五步精加工。本发明用于汽车碳陶刹车盘的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碳陶刹车盘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刹车盘材质常用灰铸铁,这种材料重量大,熔点低,而且容易变形,其加工方式多为浇注,目前中高档车以及竞技车辆普遍开始使用碳/碳、碳/陶材料制成的刹车盘,这种刹车盘具有密度低、耐高温、高强度、摩擦性能好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碳/陶复合材料中主要包含碳、硅和碳化硅三种成分,而其中的碳又主要由碳纤维和基体碳这两部分组成,在常温下这两种碳组分能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变化,但在500℃以上的温度下容易被氧化;在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时,碳/陶复合材料制成的刹车盘可能会由于氧化在表面上出现沟槽或其它损伤,影响刹车盘的制动性能,导致刹车片磨损加剧。
目前市场上碳/陶刹车盘价格较高,若由于损伤问题直接报废会造成浪费,因此为了避免浪费对碳/陶刹车盘进行修复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影响刹车盘的制动性能,大大提高了刹车盘的使用寿命的一种汽车碳陶刹车盘的修复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碳陶刹车盘的修复方法,本方法包括五步,第一步待修复刹车盘清理,第二步碳纤维布浸渍树脂,第三步树脂碳化,第四步熔融渗硅,第五步精加工。
所述的一种汽车碳陶刹车盘的修复方法,所述的第一步待修复刹车盘清理是先用纯净的水把待修复的刹车盘上的杂物清洗干净,然后把表面打磨平整,再清洗烘干;所述的第二步碳纤维布浸渍树脂是把液态的热固性树脂和固化剂混合,经搅拌后获得均匀分散的树脂混合液,将用碳纤维编织的碳布充分浸泡在树脂中;然后把浸渍完的碳布粘附在清理后的刹车盘表面;所述的第三步树脂碳化是将粘附碳布的刹车盘装入真空石墨化炉中,炉内抽真空后充入保护气,炉内维持常压,在高温下对粘附树脂的碳布进行石墨化处理;所述的第四步熔融渗硅将碳化后的刹车盘装入渗硅炉中,放入硅粉,炉内抽真空后充入保护气体,硅粉在高温下熔融,通过毛细管力作用熔融渗透,将刹车盘体和树脂碳化层连接起来;所述的第五步精加工是将熔融渗硅后的刹车盘进行精加工,对外边缘和表面进行处理,得到完全修复后的碳/陶刹车盘。
所述的一种汽车碳陶刹车盘的修复方法,所述的第二步的热固性树脂为酚醛树脂或环氧树脂;所述的第二步的固化剂为对甲基苯磺酸或邻苯二甲酸酐;所述的第二步的碳布由碳纤维网胎横向铺层,然后纵向针刺制成;
所述的一种汽车碳陶刹车盘的修复方法,所述的第三步的保护气为高纯氮气,氮气纯度>99.999%,流量为3-8L/min;所述的第三步的树脂碳化工艺温度为800-1050℃,时间为40-60h。
所述的一种汽车碳陶刹车盘的修复方法,所述的第四步的保护气体为氩气,氩气纯度>99.99%;所述的第四步的硅粉的粒度为40-80目;所述的第四步的熔融渗硅的工艺温度为1500-1700℃,工艺时间为13-20h。
所述的一种汽车碳陶刹车盘的修复方法,所述的第五步的加工过程是一次精加工到位,得到最终修复好的碳/陶刹车盘。
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解决碳/陶刹车盘由于表面氧化产生的损伤之外,还能够修复机械碰撞产生的缺损,并且不影响刹车盘的制动性能,大大提高了刹车盘的使用寿命,避免了浪费,降低了使用和维修成本。
2.本发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碳陶刹车盘表面修复层与刹车盘体之间粘接力强、相容性好,并且修复层均匀度高、工艺稳定性好、强度高、摩擦磨损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道普安制动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道普安制动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08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