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树组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1223.5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0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工二号(大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盘锦大工智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44 | 代理人: | 徐淑东,崔雪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茶树组培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的组织培养研究从二十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外植体通常采用叶片子叶,茎段、腋芽等。但是由于茶树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生长速度慢[5],因此存在增殖率、成苗率较低的问题。
茶树的组织培养从19世纪80年代左右就已经有科学家开始研究了,近几年国外有Indra Sandal[7]、Mondal[8]等对茶树的组织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而国内相关的研究报道几乎没有。但是直到现在,其增殖率低,生长速度慢,培养周期长的问题,仍旧是组织培养技术用于茶树生产性育苗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茶树组培方法,本文以提高茶树丛生芽的增殖率以及成苗率为目的,优化了茶树组培快繁培养基的激素组合,使每20天一个周期的增殖率可达到2.3倍以上,超过20%的芽能长成高度5cm以上、适合移栽的小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树组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材料与方法
材料试验材料为茶树春季新萌发枝条的第2~3腋芽,采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品种为龙井43。将采集的带2~3个腋芽的枝条仔细清洗干净、消毒,切成带一个腋芽的1cm长的茎段,接种培养基中进行萌发,萌发以后在新的相同培养基上转接3~4次,即得到丛生芽团,作为实验材料;
步骤2、实验条件继代方法是将丛生芽团切开成每个带1~3个芽的新芽团,接种到新的不同培养基3上;
步骤3、细胞分裂素浓度对增殖及生长的影响生长素,共6个浓度梯度。每个处理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接种10个材料。在接种后的第30天,分别对每个芽团的芽头数目以及高度达5cm以上、适合移栽的小苗数目进行计数统计,计算增殖率(观察时的芽数/接种时芽数)以及成苗率(高于5cm的可移栽苗数/观察时的总芽数);
步骤4、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进一步地,步骤1消毒:用0.1%的HgCl2(加2~3滴吐温-20)表面消毒10min。
进一步地,步骤2培养温度为25±2℃,光照时间为12小时,光强2000~3000lx。实验采用MS基本培养基配方。激素浓度单位均为mg/L。
进一步地,步骤3生长素采用NAA(吲哚乙酸)0.5mg/L,细胞分裂素采用BA(6-苄氨基腺嘌呤)。
进一步地,6个浓度梯度0.5、1.0、2.0、4.0、6.0、8.0mg/L。
本发明茶树组培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激素对茶树组织培养中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发现对于茶组培苗的增殖,BA浓度在2.0mg/L左右比较合适;低于1.0时,由于细胞分裂素用量不足,不能尽快促进增殖;高于2.0时,反而抑制了增殖甚至引起死亡,可能是由于浓度太高导致丛生苗基部周围产生有毒害的物质(如酚类等二次代谢产物等)。而NAA浓度在0.1以下较好,促进增殖的效果较明显,在0.2以上时小苗基部会产生愈伤组织,从而阻碍生长。GA3对增殖和生长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能够较好促进芽头生长成为小苗,其浓度为3.0左右时效果最好,茶苗不仅增殖生长快,而且较为健壮。分析组培苗增殖的动态数据,可以看到在继代接种后第0~10天,有一个静止期,茶组培苗在这段时期内的增殖速度较低,而第20~30天是其增殖的快速生长期,其后,茶苗的增殖速度又会逐步减慢。因此,为求得最大化的增殖效率,可以考虑以20天左右为一个继代周期,不仅可以在保证一定量的增殖率的基础上缩短每个周期的培养时间,而且将处于快速生长期的材料用于再继代,可以进一步缩短下一个培养周期的静止期长度。
本文以提高茶树丛生芽的增殖率以及成苗率为目的,优化了茶树组培快繁培养基的激素组合,使每20天一个周期的增殖率可达到2.3倍以上,超过20%的芽能长成高度5cm以上、适合移栽的小苗。更深入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继续完善茶树组培快繁的继代培养技术和移栽生根技术,促使组织培养技术能早日应用于茶树品种改良研究或新品种的快速繁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茶树组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材料与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工二号(大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凌工二号(大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12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组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