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3D微图案结构的仿生皮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1983.6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5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胜民;周璇;杨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乔宇;徐晓琴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图案 结构 仿生 皮肤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材料与组织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3D微图案结构的仿生皮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仿生皮肤敷料是由高分子复合凝胶固化成具有3D微图案结构的复合凝胶膜,然后采用海藻酸钙进行高亲水表面化处理后得到。所述高分子复合凝胶是由含RGD肽的甲基丙烯酸明胶和甲基丙烯酸透明质酸按照质量比1:3~3:1复合而成。本发明所述具3D微图案结构的仿生皮肤敷料具有直条纹凹槽或网状条纹凹槽阵列,凹槽阵列内RGD肽可促进细胞粘附,凸型阵列结构区域海藻酸钙能有效抑制细胞生长,因此,细胞在所述仿生皮肤敷料表面能选择性生长形成细胞微图案,进而利用3D微图案结构可以促进干细胞在体内外的成纤维、成血管分化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材料与组织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3D微图案结构的仿生皮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是哺乳动物身体最大的器官,并且具有多种关键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皮肤被外伤(例如裂伤、擦伤、烧伤或穿刺)或被溃疡(例如糖尿病足溃疡)破坏,称之为皮肤创伤。
敷料指包伤用品、绷带、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材料(如软膏、纱布)等。传统敷料主要是干纱布和油纱,现代伤口敷料包括交互式伤口敷料、藻酸钙敷料、银敷料、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和水凝胶敷料等。但目前的敷料只是从成分上促进组织修复,而从结构和仿生途径还是空白。
生物材料的三维微图案化,能更好地模拟细胞在机体内的生存环境,调控细胞行为并形成仿生结构。生物材料的微图案化和细胞的微图案化技术,对研究细胞与基底材料的相互作用,细胞之间的相互影响,拓扑结构对细胞行为的调控,细胞对药物刺激的响应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3D微图案结构的仿生皮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3D微图案结构的仿生皮肤敷料,所述仿生皮肤敷料是由高分子复合凝胶固化成具有3D微图案结构的复合凝胶膜,然后对复合凝胶膜上3D微图案结构中的凸型阵列结构区域进行高亲水表面化处理后得到。
上述方案中,所述高分子复合凝胶是由含RGD肽的甲基丙烯酸明胶和含RGD肽的甲基丙烯酸透明质酸复合而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含RGD肽的甲基丙烯酸明胶和含RGD肽的甲基丙烯酸透明质酸的质量比为1:3~3:1。
上述方案中,所述3D微图案结构为直条纹凹槽阵列或网状条纹凹槽阵列。
上述方案中,所述凹槽阵列的凹槽宽度为20~90μm,凹槽间距为20~90μm,凹槽深度为20~50μm。
上述方案中,所述透明质酸为5~200万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或其钠盐。
上述方案中,采用海藻酸钙对所述复合凝胶膜上3D微图案结构中的凸型阵列结构区域进行高亲水表面化处理。
上述具3D微图案结构的仿生皮肤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负光刻胶光刻在硅片上制备微图案结构,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胶倒模制备成具有3D微图案结构的模板;
(2)将明胶溶液、RGD肽、过量的溶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三乙胺的丙酮溶液混合均匀,室温中磁力搅拌反应2天后,透析提纯并冷冻干燥,制备得到含RGD肽的甲基丙烯酸明胶;
(3)将透明质酸溶液、RGD肽、过量的溶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三乙胺的丙酮溶液混合均匀,室温中磁力搅拌反应2天后,透析提纯并冷冻干燥,制备得到含RGD肽的甲基丙烯酸透明质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1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