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虚拟现实的室内疏散行为系统的应用方法和疏散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2966.4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1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楠;林婧;潘博航;吴文龙;李博功;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北京克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T19/00;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于鹏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疏散 地铁站 疏散系统 行为系统 虚拟现实 组数据 应急 虚拟 室内 预设时间段 场景 范围距离 仿真平台 分析数据 人员流量 人员信息 摄像装置 实时观察 实验平台 数据采集 数据封装 双目视觉 行径路线 行为动作 行为研究 行走距离 易用性 预设 应用 分析 采集 检测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室内疏散行为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被配置双目视觉摄像装置的被测者在预先搭建的仿真平台上检测人员信息,准确的分析出预设范围距离的人员流量、人员的行为动作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完成对被测者的数据采集;对所有数据封装生成组数据,通过ID编号;对组数据分析,获取被测者的行径路线轨迹及完成疏散所用的时间、行走距离及行走速度。该方法提供一种虚拟地铁站应急疏散场景的实验平台,可实时观察被试在虚拟地铁站应急疏散场景中的行为,同时实时有效的采集与分析数据,快速有效的实现地铁站中的应急疏散行为研究。具有运用的灵活性与易用性。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疏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室内疏散行为系统的应用方法和疏散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给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尤其是大城市的地铁作为快速、高效的交通工具。随之而来的是地铁站这种相对密闭有限的空间,人员密集,尤其是工作日早晚高峰出行时间。因此,地铁这种公共环境的人员应急疏散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使得在虚拟地铁站中研究人员应急疏散问题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虚拟地铁站应急疏散场景的实验平台,可实时观察被试在虚拟地铁站应急疏散场景中的行为,同时实时有效的采集与分析数据,快速有效的实现地铁站中的应急疏散行为研究。具有运用的灵活性与易用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室内疏散行为系统的应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被配置双目视觉摄像装置的被测者在预先搭建的仿真平台上检测人员信息,并准确的分析出预设范围距离的人员流量、人员的行为动作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仿真平台启动模拟应急疏散场景时,所述被测者身上的至少一个皮肤电流传感器开始对所述被测者的数据进行采集,当所述仿真平台结束模拟应急疏散场景时,所述被测者身上的所述至少一个皮肤电流传感器完成对所述被测者的数据采集;对所述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所有数据进行数据封装生成组数据,并对所述组数据通过ID进行升序编号;对多个所述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所述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所述被测者的行径路线轨迹,以及所述被测者在任意的两组所述预设时间段之间完成疏散所用的时间、行走距离以及行走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对待疏散环境进行模拟仿真操作形成所述仿真平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员信息包括人员的性别、人员的年龄区间;以及所述预设范围距离的所述人员流量包括所述预设范围距离不同方向的人员活动路径;以及所述人员的行为动作信息包括人员的站立信息、人员的步行信息以及人员的跑动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对所述预设范围距离不同方向的所述人员活动路径分别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其中,所述人员流量多的所述人员活动路径比所述人员流量少的所述人员活动路径标注的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测者身上的至少一个皮肤电流传感器开始对所述被测者的数据进行采集包括:所述被测者身上的至少一个皮肤电流传感器开始以预设间隔时间对所述被测者的数据进行采集,其中,所述预设间隔时间为0.5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测者身上的至少一个皮肤电流传感器开始对所述被测者的数据进行采集还包括:所述被测者身上的至少一个皮肤电流传感器开始以预设间隔时间对所述被测者的头部位置,头部朝向,身体位置,身体朝向以及双手位置的数据进行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克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北京克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29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脸及手势识别系统
- 下一篇:交互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