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冷却纤维振弦栅式离心除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3139.7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5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翠苹;陈强;安泽文;王凤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青岛凯鲁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4 | 分类号: | B01D45/14;B01D45/02;B01D45/08;B01D45/18;B01D5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孙佳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纤维 振弦栅式 离心 | ||
1.一种内冷却纤维振弦栅式离心除雾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除雾器,其主体结构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分水管路、集水管路、支撑板、冷却水管、除雾单元和第一圆筒,第一圆筒内部竖直设有板状支撑板,尺寸结构相同且相邻的支撑板之间首尾相连形成中空式棱柱结构,一个以上的尺寸结构相同的中空式棱柱形成蜂巢状结构,每个中空式棱柱内均设有一个除雾单元,除雾单元包含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纤维栅叶轮、第二纤维栅叶轮和第二圆筒,第二圆筒内部中心处竖直设有冷却水管,冷却水管输入端与分水管路输出端相连,分水管路输入端与进水管输出端相连通;冷却水管输出端与集水管路的输入端相连通,集水管路的输出端与出水管相连通;冷却水管的首尾两端上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上贯穿式设有第一纤维栅叶轮,第二轴承上贯穿式设有第二纤维栅叶轮,第一纤维栅叶轮和第二纤维栅叶轮的尺寸结构相同且外圆周均与第二圆筒的内壁胶接;第二圆筒分别与支撑板和第一圆筒螺栓式连接, 第一纤维栅叶轮和第二纤维栅叶轮上均设有纤维栅,纤维栅主要由尺寸结构相同的纤维丝组成;第一纤维栅叶轮上设有尺寸结构相同的第一叶片,第二纤维栅叶轮上设有尺寸结构相同的第二叶片;第二圆筒直径为40-60mm;冷却水管的管径为8-12mm,既能够作为第一纤维栅叶轮和第二纤维栅叶轮的转动连轴,又能够作为纤维栅的固定支架,还能够冷却烟气;其具体除雾步骤:
(1)捕集雾粒:先经过脱硫之后携带含尘雾滴的烟气以一定流速在整体脱硫塔内上升,由于气体冲刷,可旋转的第一纤维栅叶轮和第二纤维栅叶轮在气体动能驱动作用下开始旋转,使得流动烟气产生一向旋转,一部分液滴碰撞在第一纤维栅叶轮和第二纤维栅叶轮的叶片上,在不断碰撞的过程中液滴逐渐增大,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第二圆筒外侧,烟气掠过叶片间的纤维栅时,细密雾滴进一步凝并形成水膜附着在纤维上,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滴落回脱硫塔内;
(2)湿蒸气凝结:接着在冷却水管的冷却作用下,一部分饱和湿蒸汽凝结成液滴粘附在冷却水管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冷却水管和集水管路外壁回流落入脱硫塔内;
(3)雾粒再捕集:然后充分旋转的烟气在经过第一纤维栅叶轮时由于第一纤维栅叶轮的叶轮布置方向与第二纤维栅叶轮的叶轮布置方向相反,旋转方向发生急剧变化,在充分扰动的作用下雾粒之间碰撞产生一定的凝并,颗粒粒径进一步增大的雾粒在离心力及惯性力的作用下甩向纤维栅和第一圆筒的内壁,进而被捕集下来;
(4)定时冲洗:最后由于脱硫后烟气内含有一定的细尘,长时间集聚会在第一纤维栅叶轮和第二纤维栅叶轮的表面形成垢层,根据锅炉燃煤烟气含尘情况投运,定期对系统进行冲洗,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却纤维振弦栅式离心除雾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纤维栅叶轮叶片与水平方向之间夹角为40°-50°;第二纤维栅叶轮叶片与水平方向之间夹角为130°-14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却纤维振弦栅式离心除雾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纤维栅叶轮与第二纤维栅叶轮的叶片数量相同,叶片数量均为15-25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却纤维振弦栅式离心除雾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纤维栅叶轮与第二纤维栅叶轮间距为15-25cm,根据烟气流量进行调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却纤维振弦栅式离心除雾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纤维栅叶轮和第二纤维栅叶轮上的纤维栅主要由直径为0.1-0.3mm的玻璃纤维丝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青岛凯鲁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大学;青岛凯鲁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313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