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3333.5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8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马颖清;张小刚;陈美莲;韩奕奕;戴春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8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魏峯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奶 代谢物 氟虫腈 检测 震荡混合 前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检测分析 取上清液 日常检测 仪器分析 残留量 检测物 检出限 水混 乙腈 回收率 过滤 消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包括:向牛奶中加入乙腈震荡混合,再加入QuEchers CEN粉继续震荡混合,离心,取上清液过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收集滤液与水混匀,过滤,然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牛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本发明检测方法简化了前处理步骤,节省了试剂的消耗以及前处理所用时间,检测分析过程也大大缩短了仪器分析所需要的时间,更高效,更快速;该方法的检出限达到1μg/kg,检测物回收率可以达到80%以上,精密度≤10%,可以满足日常检测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牛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牛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牛奶已经成为人类每天生活的必需品,营养价值很高。牛奶中的矿物质种类也非常丰富,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钙外,磷、铁、锌、铜、锰、钼的含量很高。但奶牛生长过程及产奶期常服用饲料、牧草,且饲料种植过程中受到农药的污染,由生乳进入乳制品。大量使用农药尤其是广泛使用的氟虫腈,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氟虫腈是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我国于2009年10月起禁用。我国现有对食品中氟虫腈残留量标准检测方法中都只检测氟虫腈,不包括其代谢物(氟甲腈、氟虫腈硫醚和氟虫腈砜),我国目前没有氟虫腈代谢物残留的标准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外文献,有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有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氟虫腈残留,但没有用LC/MS/MS检测氟虫腈代谢物残留的报道。
目前尚无牛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检测的国家标准,且国内对牛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牛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方法,使用QuEchers法和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对牛奶样品进行前处理提取,然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牛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本发明方法具有简便、高效、快速、精准的特点。
本发明的一种牛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包括:
向牛奶中加入乙腈震荡混合,再加入QuEchers CEN粉继续震荡混合,离心,取上清液过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收集滤液与水混匀,过滤,然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牛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
所述震荡均为摇床震荡,震荡混合时间为15min,继续震荡混合的时间为1min。
所述离心的工艺参数为:离心转速为8000rpm,离心时间为5min。
所述过滤采用的滤膜的孔径为0.22μm。
所述氟虫腈的代谢物为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氟甲腈。
所述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条件为:
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BEH C18,柱温:40℃,流速:0.5mL/min,进样量:5μL,流动相:水、乙腈;
质谱条件:离子源:ESI,气帘气:40Psi,雾化气:55Psi,辅助加热气:65Psi,电喷雾电压:4500V,离子源温度:450℃,电离模式:负离子扫描,监测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
所述液相色谱流动相的洗脱梯度为:乙腈的初始体积分数为50%;0-0.2min,乙腈的体积分数保持50%;0.2-2.5min,乙腈的体积分数增加至95%;2.5-3.0min,乙腈的体积分数保持95%;3.0-3.1min,乙腈回到初始状态,并保持至5.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未经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33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