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山杜鹃的嫁接繁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3365.5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5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许宜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市枞阳县阳和苗圃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3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467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山 杜鹃 嫁接 繁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杜鹃花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山杜鹃的嫁接繁殖方法,以大白杜鹃为砧木,以纯种高山杜鹃枝条为接穗,二者亲和性好,遗传物质得以表达,通过研究嫁接部位、嫁接时间、接穗处理对嫁接成活性的影响,解决接穗皮下形成层愈合性差的技术性难题,采用的嫁接方法,防止了嫁接口异位,切成活率高,生命力强,枝条发育好,本发明的接穗形成愈伤组织的时间较普通嫁接方式缩短了3‑5天,接穗长出新芽时间缩短了7‑10天,接穗成活率达到99.9%以上,开启了高山杜鹃速生、丰产、优质的繁育模式,以促进对高山杜鹃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开发其园林观赏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杜鹃花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山杜鹃的嫁接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高山杜鹃:常绿小灌木,高可达1米,分枝繁密,伏地或挺直。叶常散生于枝条顶部,革质,上面浅灰至暗灰绿色,下面淡黄褐色至红褐色,叶柄被鳞片。花序顶生,伞形,有花数朵,花芽鳞脱落,花萼小,带红色或紫色,花冠宽漏斗状,淡紫蔷薇色至紫色,罕为白色,花丝基部被绵毛,蒴果长圆状卵形,5-7月开花,9-10月结果。生于高山、苔原、多岩石地方或沼泽地带。产中国东北大兴安岭、长白山及内蒙古。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也有。该物种花朵可植于庭园花坛中、亦可作切花瓶插,有较高的园艺价值。高山杜鹃多用于盆栽观赏,其喜冷凉、湿度大的环境,由于树冠大,需水量也大。根系发达,为浅根性树种,栽培基质宜疏松,含丰富腐殖质,土壤团粒结构良好,pH值在5.5至6.5之间,用泥质瓦盆栽植最好。高山杜鹃不耐高温,超过35℃生长不良,但可耐-10℃严寒
在高山杜鹃的引种驯化中解决了种子繁殖出芽率低的问题,但种子繁殖的幼苗生长极其缓慢,从播种到开花,少则一年,多则需年以上,影响了高山杜鹃的推广、应用。嫁接繁殖仅需1年时间即可开花,研究它们的嫁接繁殖规律,将对其引种驯化及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山杜鹃的嫁接繁殖方法,开启了高山杜鹃速生、丰产、优质的繁育模式,以促进对高山杜鹃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开发其园林观赏价值。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山杜鹃的嫁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3-4月份,选取3-5年生健壮的大白杜鹃植株作为砧木,以树上枝条分布均匀的位置作为嫁接点,在晴朗天气选择纯种高山杜鹃刚萌芽的1-2年生健壮枝条,剪截成带2-3个芽的接穗,穗条长6-8厘米,穗条剪切后在切口涂膜溶有氯化亚铁的淀粉溶液,使用保鲜膜封口系上,并将整条接穗用温度为20-25℃,湿度为90-95%的湿毛巾包覆;
(2)嫁接前将接穗底部用浓度为100-120ppm的萘乙酸溶液浸蘸10-15秒,采用劈接和切接法嫁接,接穗下端切成楔形,在砧木嫁接点中央处垂直切下,切口符合接穗楔形大小,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使砧木与接穗的韧皮部对准靠齐, 再用砧木表皮压住接穗,然后用黑色薄膜带绑扎并包住整条接穗,嫁接后防止阳光直射和雨水淋湿;
(3)嫁接7-10天后,早晚在嫁接点喷湿营养液,用量为8-10毫升/株,连续使用3-5天,嫁接30-35天后,接穗长出新芽,去除绑扎的黑色薄膜带,嫁接45-50天后即可进行正常栽培管理,每隔15-18天在砧木根部50-60厘米范围内喷洒一次液肥,用量为70-80千克/亩。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1)所述溶有氯化亚铁的淀粉溶液中氯化铁质量分数为0.23-0.25%,淀粉质量分数为4.5-5.5%、剩余为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砧木嫁接点上的枝条保留15-18厘米长,按树型将剪除砧木上的老枝和新芽,剩余老枝占10-15%,剩余新芽占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市枞阳县阳和苗圃,未经安庆市枞阳县阳和苗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33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