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缝洞储集体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4338.X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5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康;冉崎;肖富森;张旋;马波;邹定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11138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莉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洞 参考区域 地震响应 地质模型 网格 参数量化 速度模型 特征分析 岩石物理 分析方法及装置 地震资料解释 波动方程 储层预测 孔隙结构 数值模拟 洞区域 非均匀 孔隙度 散射 对缝 尺度 定性 | ||
1.一种缝洞储集体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岩石物理缝洞储层参数量化模板,所述岩石物理缝洞储层参数量化模板表征地层中不同孔隙度以及不同孔隙结构与纵波波速、横波波速、缝洞储集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b,建立参考区域的缝洞储集体地质模型,所述缝洞储集体地质模型表征所述参考区域的孔隙结构、矿物类型及含气饱和度的分布情况;
c,根据所述岩石物理缝洞储层参数量化模板和所述参考区域的缝洞储集体地质模型,建立所述参考区域的缝洞储集体速度模型;
d,对所述参考区域的缝洞储集体地质模型进行网格剖分,所述参考区域中缝洞区域的网格的尺寸小于所述参考区域中非缝洞区域的网格的尺寸;
e,根据所述缝洞储集体速度模型,进行非均匀散射波动方程数值模拟,得到所述参考区域中不同孔隙度、不同孔隙结构、以及不同缝洞尺度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
a1,获取所述参考区域内岩心样品的岩石物理特征的实验测量值,所述岩石物理特征包括纵波波速、横波波速、缝洞储集体密度、孔隙度、孔洞缝比例及含气饱和度;
a2,根据所述岩石物理特征的实验测量值,分析岩石物理特征及规律,运用岩石物理特征开展岩石物理建模,建立所述岩石物理缝洞储层参数量化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包括:
a21,建立岩石骨架模型、多孔隙岩石物理模型以及饱和流体多孔隙结构模型;
a22,根据所述岩石骨架模型、多孔隙岩石物理模型以及饱和流体多孔隙结构模型获取所述岩石物理特征的理论计算值;
a23,对比所述实验测量值和所述理论计算值,如果所述理论计算值和所述实验测量值之间的误差大于预设值,则重新执行步骤a21和步骤a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包括:
步骤e1,设计地震观测系统,确定地面激发点和地面检波点的位置;
步骤e2,加载子波;
步骤e3,根据所述参考区域的缝洞储集体速度模型,计算经网格剖分的所述缝洞储集体地质模型每一层网格的背向散射场;
步骤e4,以经网格剖分的所述缝洞储集体地质模型的最下层网格开始,利用当前层的背向散射场和由位于其下一层传播来的散射场作为其上一层的入射波场,通过波场递推得到所述参考区域的波场;
步骤e5,将所述参考区域的波场分布情况变换到时间-空间域,得到地震模拟结果;
步骤e6,根据所述地震模拟结果,得到所述参考区域中不同孔隙度、不同孔隙结构以及不同缝洞尺度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3中,利用波场延拓算子计算经网格剖分的所述缝洞储集体地质模型每一层网格的前向散射场和背向散射场,并将背向散射场保存。
6.一种缝洞储集体地震响应特征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岩石物理量化模板建立模块,用于建立岩石物理缝洞储层参数量化模板,所述岩石物理缝洞储层参数量化模板表征地层中不同孔隙度以及不同孔隙结构与纵波波速、横波波速、缝洞储集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缝洞储集体地质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参考区域的缝洞储集体地质模型,所述缝洞储集体地质模型表征所述参考区域的孔隙结构、矿物类型及含气饱和度的分布情况;
缝洞储集体速度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岩石物理缝洞储层参数量化模板和所述参考区域的缝洞储集体地质模型,建立所述参考区域的缝洞储集体速度模型;
网格剖分模块,用于对所述参考区域的地质模型进行网格剖分,所述参考区域中缝洞区域的网格的尺寸小于所述参考区域中非缝洞区域的网格的尺寸;
数值模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缝洞储集体速度模型,进行非均匀散射波动方程数值模拟,得到所述参考区域中不同孔隙度、不同孔隙结构以及不同缝洞尺度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433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角度域逆散射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少井条件下的储层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