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已运营越江地铁隧道长期变形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7350.6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3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丁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煤炭测绘院 |
主分类号: | G01C3/00 | 分类号: | G01C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朱莹莹 |
地址: | 3100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营 地铁 隧道 长期 变形 监测 方法 | ||
1.一种已运营越江地铁隧道长期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越江水准测量和越江隧道盾构段的水准测量相结合的方式,以位于越江隧道盾构段两端的深桩点作为起测点所形成的水准线路及从所述深桩点分别接一等水准至江河两岸的水准点形成的越江水准线路构成闭合环水准线路;
所述越江隧道盾构段水准测量包括越江盾构隧道地铁车站的沉降测量和越江盾构区间结构变形测量;
所述越江隧道盾构段水准测量:在地铁车站站台至少布置3个用于作为越江地铁隧道沉降测量的工作基点,在越江隧道盾构段内的上、下行线上分别布设若干沉降监测点并与地铁车站间的工作基点或所述深桩点形成区段附合二等水准线路;
所述的越江水准测量包括在江岸两侧均设有一个水准点和一个测站点,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用全站仪对向观测,多测回测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运营越江地铁隧道长期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监测越江盾构隧道地铁车站沉降的监测点这样设置:分别在位于地铁车站的上、下行线的同一横断面的道床轨道中间相间隔的布设所述监测点,与地铁车站的工作基点或所述深桩点形成闭合路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已运营越江地铁隧道长期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位于高等减震段或特殊减震措施的越江盾构隧道地铁车站沉降监测时,分别在位于地铁车站上、下行线的、同一横断面的道床轨道中间相间隔的布设有监测点外,还在轨道外侧的减震带上另布设监测点,这两处监测点相对应的处于同一横断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运营越江地铁隧道长期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越江盾构区间结构的越江盾构隧道正线区间沉降监测的监测点这样布设:
在盾构隧道正线线路中心线上的两根轨枕中间、相间隔的布设所述沉降监测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已运营越江地铁隧道长期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位于高等减震段或特殊减震段的越江盾构隧道正线区间沉降监测时,还在减震带上和盾构隧道的盾构管片上分别布设监测点,该监测点与道床轨道中心线的监测点处于同一横断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已运营越江地铁隧道长期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越江盾构隧道正线区间的水平收敛变形监测,用收敛仪测量布设在正线线路左右两侧的盾构管片上的监测点,所述监测点与所述越江盾构隧道正线区间的沉降监测点处于同一横断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运营越江地铁隧道长期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越江盾构区间结构的联络通道沉降监测,在联络通道上至少布设两个沉降监测点,且与联络通道中心相交的两侧隧道中心处分别布设一个沉降监测点,联络通道上的沉降监测点与其两侧隧道的沉降监测点位于同一横断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已运营越江地铁隧道长期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联络通道内设有泵站,在所述泵站内另布设有若干监测点,所述监测点处于该泵站 的中心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煤炭测绘院,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煤炭测绘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73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