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三线”冲突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7601.0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2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耀林;张琰;张扬;王好峰;刘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三线 冲突 分析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向“三线”冲突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多种规划,成为加强宏观调控与创新管理方式的重要手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规划种类达80余种。然而,这些规划在划定和落实中多是从自身规划目标出发配置全域空间资源的,对其他部门的规划目标缺乏连带考虑与分析均不能全面体现不同空间利用主体的诉求,因此存在规划目标不协调、技术标准不统一、表述方式不一致、空间范围存在冲突等现象,严重影响规划的实施和成效。解决规划冲突矛盾、建立统一的国土规划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国土空间主要包含生态空间、耕地空间和建设空间三类,是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从当前实践来看,生态空间、耕地空间和建设空间“三生”空间分别由环保、国土、住建等部门从各自行业角度出发制定规划和管制措施。环境保护部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出台了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技术指导文件《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农业部和国土资源部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化为永久基本农田,进一步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国土部和住建部指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以制止各地城市无节制扩张规模的“摊大饼”现象。然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扩展边界“三线”划定同样存在缺乏对要素间内在联系与融合的机理分析而导致的规划空间冲突问题。因此,形成解决“三线”冲突的方法体系、实现“三生”空间规划的协调一致是目前“多规合一”和国土空间统一规划的主要内容。
已有的关于“三线”冲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定义内涵、本质特征、形成原因、解决路径进行探讨,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缺乏定量研究。本发明提出一种面向“三线”冲突的分析和评价方法,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对“三线”冲突空间进行诊断,并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其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并识别其驱动因子和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线”冲突图斑生态适宜性、耕地适宜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价,确定适宜性类,可以为“三线”冲突的解决和协调以及“多规合一”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三线”冲突分析提供一个包括诊断、分析、评价的科学完整的分析流程,同时为“三线”冲突的定量化诊断和分析提供一个方法体系,从而为“三线”冲突的解决和“多规合一”提供技术支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面向“三线”冲突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流程:
步骤1,收集研究区域数据,包括数据集A、数据集B、数据集C、数据集D和数据集E;
所述的数据集A包括研究区同一时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间规划数据;
所述的数据集B包括研究区及下一级行政区划界线、距城市中心点距离、距商业中心点距离、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主体功能区规划图、格网人口、格网国内生产总值;
所述的数据集C包括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生态用地分布图、植被覆盖数据、植被覆盖指数、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自然保护区分布图、森林公园分布图、生态用地斑块形状指数、生态用地斑块相似指数、生态用地斑块对比度、缓冲区生态用地集聚度、缓冲区生态用地面积占比、生态用地斑块中心度;
所述的数据集D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数据库、水系分布图、耕地分布图、道路分布图、耕地斑块聚集度、耕地斑块临近指数、耕地斑块相似指数;
所述的数据集E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坡度分布图、高程分布图、距道路距离、距城市距离、缓冲区内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缓冲区建设用地斑块聚集度、建设用地斑块临近指数、建设用地斑块相似指数;
步骤2,“三线”提取和冲突诊断,利用数据集A分别提取“三线”范围,并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获得“三线”冲突图斑,所述冲突图斑包括“生态与耕地”冲突图斑、“生态与建设”冲突图斑、“耕地与建设”冲突图斑;
步骤3,“三线”冲突分析,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三线”冲突的数量与结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识别,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3.1,对步骤2所获得的“三线”冲突图斑,利用数据集B中的行政区边界线对其进行提取,获得研究区每个下一级行政区的“三线”冲突图斑,并从各行政区内冲突图斑的面积、占比及景观格局对“三线”冲突图斑进行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7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视频定位的案件分流指导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社区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