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NG保温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7676.9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4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雅迪;庞德政;宋阔;于深;陈丁丁;华卫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8;C08G18/42;C08G18/32;C08J9/12;C08J9/14;C08K5/521;C08K5/02;C08K5/109;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陈悦军 |
地址: | 2640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ng 保温材料 | ||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硬质保温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LNG保温材料;该LNG保温材料通过组分A和组分B混合得到;所述组分A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聚酯多元醇,25‑70份;聚醚多元醇,25‑70份;稳定剂,0‑10份;发泡剂,5‑30份;阻燃剂,1‑5份;所述稳定剂包括:高沸点氟氯烃类化合物和/或烷基碳酸酯类化合物;所述组分B为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本发明能够提高发泡剂利用率,并且获得低导热系数的保温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硬质保温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NG保温材料。
背景技术
聚氨酯硬泡作为一种出色的保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冷库保温、集装箱、家电、建筑、LNG运输等领域。
通常,聚氨酯硬泡是由聚合物多元醇、扩链剂、催化剂、发泡剂和阻燃剂等物质混合而成的A组分与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组成的B组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得。其中,A组分中所用发泡剂有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两种。物理发泡剂为低沸点液体,会被A组分与B组分发生交联反应时所生成的热量汽化而由液体生成气体,从而起到发泡的作用。若反应速率较慢,那么A组分中的发泡剂会逐渐挥发到空气中,造成发泡剂损失。化学发泡剂多为水,水可以与B组分中的异氰酸酯基团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起到发泡剂的作用。但是,用水做发泡剂有较多缺点:首先,二氧化碳沸点极低,常温反应极易溢出;其次,水与异氰酸酯基团反应会生成脲键,极性高,会对泡孔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对导热系数要求较高的领域,当选择水做发泡剂时多半要限制水的含量,来保证泡孔均匀。
出于保护大气层、减缓温室效应等环保方面的要求,物理发泡剂经历了多次变革,分别从第一代发泡剂F11到第四代发泡剂HFO-1233zd。这种变革虽然在臭氧消耗和温室效应潜值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并不是对环境毫无影响。若物理发泡剂溢出,一方面,为了保证泡沫密度,需要更多的物理发泡剂加入,而现有的物理发泡剂大多价格高昂,多加物理发泡剂将大幅影响组合料成本;另一方面,溢出的发泡剂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公开号为CN 101531751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用于LNG船保温管的难燃疏水材料,该材料由混合多元醇、催化剂、匀泡剂、发泡剂、阻燃剂和扩链剂组成的A组分,再与异氰酸酯类的B组分反应制备而获得。公开号为CN 101357979A的专利文献中提供了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由混合多元醇、催化剂、匀泡剂、发泡剂、阻燃剂和扩链剂组成的A组分;再与异氰酸酯类的B组分反应制备而获得。现有这些专利文献公开的方法制备的保温材料,虽然具有导热系数低、低温稳定性好的优点,但是随着保温材料储存时间的延长,均会造成保温效果的降低。众所周知,随着泡沫的存储、使用,泡孔中封存的物理发泡剂会缓慢的与空气相互置换,使得泡沫的导热系数变高,保温效果变差。
如何能有效地稳定发泡材料中的物理发泡剂,提高其利用率和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保温材料发泡过程中存在的物理发泡剂和二氧化碳利用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LNG保温材料,获得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低,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LNG保温材料,该LNG保温材料通过组分A和组分B混合得到;其中,
以组分A的总重量为100份计,所述组分A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
所述组分B为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LNG保温材料,优选地,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比为1:0.5-2,更优选为1:0.9-1.5。
出于进一步提高发泡剂利用率、减缓发泡剂与空气相互置换的目的,本发明中使用了高沸点氟氯烃类化合物和烷基碳酸酯类化合物,作为发泡剂的稳定剂,对物理发泡剂、二氧化碳等起到吸附、固定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76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氨酯组合聚醚、聚氨酯硬质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回弹氨纶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