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挤压靠模加工弯管的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8494.3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7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赵刚;唐凯;李军;刘海仁;运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舾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9/04 | 分类号: | B21D9/04;B21D9/05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11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加工 弯管 设备 | ||
本发明一种挤压靠模加工弯管的设备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床身(1)和固定于床身(1)上的电机(2)与主动力液压泵(3)。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床身(1)上的弯曲胎模(4)与设置于床身上可以旋转的托架(7)上的管之间的挤压配合形成弯管。托架(7)内靠近有芯待加工管的弯头起弯处设置液压靠模导板装置,托架(7)内尾端设置有芯杆锁紧装置(11)和液压抽芯装置(12),该锁紧装置可以固定住芯杆(13)和芯棒(14)。固定臂(5)上设置有夹具(10)。旋转臂(6)及固定臂(5)处均设置有相应的液压装置来控制靠模导板(8)和夹具(10)。本发明将传统的随动胎模和固定芯棒变为固定胎模和随动芯棒,确保超薄壁金属管子弯曲后的相关技术参数满足并超过行业或国家标准,同时实现无余量下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对管子挤压靠模的方法进行管子弯曲的设备,更具体地说,是将管子通过采用固定胎模利用随动芯棒以挤压靠模的方式完成管子弯曲的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金属材料在所受外力超过其屈服极限时,将产生塑性变形,这是将金属管子弯曲达到目标形状的最基本原理。管子在弯曲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断裂的情况下,管子受到一定的拉伸作用力,其身长将产生延伸,管子的壁厚将会减薄。管子随着弯曲角度的逐步变化,管子的身长逐步转变为弧长,形成了管子的弯曲目标形状。
目前国内管子弯曲加工通常采用“拉拔缠绕式”弯管设备进行管子弯曲加工,此种弯管设备的原理是弯模以拉、拔的方式将管子做圆周运动,进而将管子弯曲到所需要的弯曲角度。因此,简称“拉拔缠绕式”弯管机。这种“拉拔缠绕式”原理的弯管设备在管子弯曲过程中,使管子承受了更多的拉伸力,这就导致管子壁厚将产生更多的延伸和更大的减薄。而管子弯曲的延伸值和壁厚减薄率是管子弯曲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同时,延伸值也是管子弯曲计算起弯点和计算无余量下料的重要技术参数,这两个技术参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管子产生了延伸,管子相应的壁厚才会产生减薄。由于管子的种类和规格比较繁杂,不同规格和壁厚的管子弯曲后的延伸值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计算管子起弯点和计算无余量下料时很难保证管子弯曲后身长尺寸。另外,对于一般管子而言,采用“拉拔缠绕式”弯管设备弯曲的管子,其减薄率、圆度率技术指标都可满足行业或国家标准,但对于超薄壁金属管子,如果采用“拉拔缠绕式”弯管设备就很难保证管子弯曲后的减薄率和圆度率满足行业或国家标准,这便成为制约管子弯曲加工的一个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超薄壁金属管采用拉拔缠绕式弯管设备进行加工难以保证管弯曲后的减薄率和圆度率满足行业或国家标准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推靠芯杆至弯曲胎模处,通过推靠缠绕的方式加工弯管的液压弯管设备。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超薄壁金属管弯曲后技术参数不满足行业或国家标准的技术难题,尤其是超薄壁有色金属管子的弯曲技术难题,同时管子弯曲可以实现无余量下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压靠模加工弯管的设备,床身、以及设置于床身上的主动力液压泵;床身上靠近首端固定设置了弯管胎模,位于床身内所述弯管胎模中心设置了旋转主轴;
床身首端并排设置了固定于床身上的固定臂和嵌套于主轴上的旋转臂;与旋转臂为一体结构设置有托架,位于托架的首端正对着弯管胎模设置带有靠模导板的液压靠模导板装置,托架上设置通过螺纹连接的芯杆和芯棒,托架尾端设置了锁紧芯杆的芯杆锁紧装置与抽出芯棒的液压抽芯装置;靠近固定臂处并与靠模导板同一方向设置夹具。
上述挤压靠模加工弯管的设备,优选方式下,主轴通过主动力液压泵的链条带动下进行旋转运动。
上述挤压靠模加工弯管的设备,优选方式下,液压靠模导板装置设置有带滑块的液压装置,靠模导板固定于滑块上。
上述挤压靠模加工弯管的设备,优选方式下,旋转臂和托架在旋转主轴的带动下绕弯管胎模完成0°~95°的顺时针旋转运动。
上述挤压靠模加工弯管的设备,优选方式下,芯杆锁紧装置配置有调节锁紧尺寸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舾装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舾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84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土豆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正反双面同步熨烫蒸汽熨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