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纺织品感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9534.6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1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姚宝国;彭云良;杨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品 客观测试 主观感觉 主观测试 客观评价 虚拟现实 触感 感知 人群 神经网络模型 测试纺织品 动态热传递 表面摩擦 采集数据 存储表征 动态压缩 结果设置 弯曲特性 问卷调查 主观感知 年龄段 输出层 输入层 预测 测试 记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纺织品感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试纺织品的触感特性,得到纺织品的动态压缩特性、表面摩擦特性、弯曲特性以及动态热传递特性,并记录和存储表征所述触感特性的数据,作为客观测试结果,针对所述客观测试结果设置多项客观评价指标;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对各种纺织品的主观感觉指标进行主观感知测试及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得到主观测试结果;将纺织品的客观评价指标作为输入层,以不同人群的主观感觉指标作为输出层,根据主观测试结果和客观测试结果建立主观感觉预测神经网络模型;根据纺织品的客观测试结果,确定纺织品的类型,从而得到该类型纺织品和对应人群的主观测试结果,得到主观感觉预测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纺织品感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虚拟现实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在视觉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应用,但是在触觉感知领域,则尚未有实质性建树。以纺织品的网购为例,网购在方便人们购买纺织品等家居用品的同时,却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如:远程无法感知其触感感觉及舒适性、视觉效果存在差异等问题。消费者也常常会因为对所购买到的纺织类产品的触感感觉和舒适性不满意而选择退货或者换货,降低了购物的效率。因此通过虚拟现实终端,实现在网络购物中远程真实感知商品特性的方法对网购方式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网络购物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也是发展的方向。在文献“web DSS approach to building an intelligentinternet shopping mall by integrating virtual reality and avatar”(Kun ChangLee,Namho Chung,In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5(2):333-346)中报道了一种使用虚拟现实和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的网络购物决策机制系统。中国专利CN106651511 A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购物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建立用户对应的购物模型,将用户选择的衣物搭配至所述购物模型,并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呈现显示效果以提示用户,使得用户在网购时能够模拟试穿所选择的衣物,再根据模拟试穿的效果决定是否购买。但该方法只适用于虚拟判断衣物在尺寸上是否合适,并没有实现消费者对纺织品触感感觉与舒适性的感知。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还无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纺织品的触觉感知,也就限制了人们在网购纺织品时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感知纺织品触感特性及舒适性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实现产品触感特性远程感知的基于虚拟现实的纺织品感知方法,以提升网购纺织品等应用场景的触感体验。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纺织品感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测试纺织品的触感特性,得到纺织品的动态压缩特性、表面摩擦特性、弯曲特性以及动态热传递特性,并记录和存储表征所述触感特性的数据,作为客观测试结果,针对所述客观测试结果设置多项客观评价指标;
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对各种纺织品的主观感觉指标进行主观感知测试及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得到主观测试结果;
将纺织品的客观评价指标作为输入层,以不同人群的主观感觉指标作为输出层,根据主观测试结果和客观测试结果建立主观感觉预测神经网络模型;
根据纺织品的客观测试结果,确定纺织品的类型,从而得到该类型纺织品和对应人群的主观测试结果,得到主观感觉量化值。
作为可选,依据所述纺织品的主观感觉量化值,将触感感觉传递到用户的虚拟现实终端,实现用户对纺织品主观感觉的远程感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95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