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疗废弃物碳化炉自动进料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0811.0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4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民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 | 分类号: | F23G5/02;F23G5/027;F23G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送料器 碳化炉 底架 支架 自动进料系统 医疗废弃物 进料装置 冷却水箱 外壁 弹簧连接 弹簧装置 工作稳定 使用寿命 支架设置 均布 消减 传送 堵塞 出口 | ||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废弃物碳化炉自动进料系统,包括碳化炉,所述的碳化炉前设有进料装置,所述的进料装置包括螺旋送料器、支架和底架,所述的螺旋送料器的出口与碳化炉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的螺旋送料器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支架设置在底架上,所述的支架和底架之间通过若干均布的弹簧连接,所述的螺旋送料器的外壁上设有冷却水箱。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新型有益效果在于:1、弹簧装置可以消减螺旋送料器收到碳化炉传送来的波动,使进料稳定且延长螺旋送料器寿命;2、螺旋送料器外壁上设置的冷却水箱可以持续对螺旋送料器进行降温,使螺旋送料器工作稳定,不易堵塞,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废弃物碳化炉自动进料系统。
背景技术
各个医院、诊所等机构,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医疗废弃物,这些医疗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如果不妥善处理,任其混入生活垃圾,疏散入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不仅会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潜在威胁,因此,需要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
目前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集中掩埋,一种是集中焚烧;第一种方式掩埋过后并不能消除病菌,并且医疗废物很大一部分为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对环境污染也很大。第二种方式是目前的主流方式,一般使用碳化炉进行焚烧;在使用碳化炉进行焚烧的时候,一般采用两种进料方式,一种是人工进料,另一种是采用进料器进料;这两种方式中,第一种方式耗时耗力,劳动效率低且不安全;第二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碳化炉会有跳动进而波动到进料器,进料不稳定且容易导致进料器损坏,另一个是碳化炉的温度会传导到送料器上,导致医疗废弃物在送料器内熔化,进而使送料器堵塞或者损坏,降低送料器的使用寿命且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医疗废弃物碳化炉自动进料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一种医疗废弃物碳化炉自动进料系统,包括碳化炉,所述的碳化炉前设有进料装置,所述的进料装置包括螺旋送料器、支架和底架,所述的螺旋送料器的出口与碳化炉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的螺旋送料器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支架设置在底架上,所述的支架和底架之间通过若干均布的弹簧连接,所述的螺旋送料器的外壁上设有冷却水箱。
进一步,所述的底架下四角设有万向轮。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水箱的进水口设置在下部,出水口设置在上部。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新型有益效果在于:1、弹簧装置可以消减螺旋送料器收到碳化炉传送来的波动,使进料稳定且延长螺旋送料器寿命;
2、螺旋送料器外壁上设置的冷却水箱可以持续对螺旋送料器进行降温,使螺旋送料器工作稳定,不易堵塞,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一种医疗废弃物碳化炉自动进料系统,包括碳化炉1,所述的碳化炉1前设有进料装置2,所述的进料装置2包括螺旋送料器21、支架22和底架23,所述的螺旋送料器21的出口与碳化炉1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的螺旋送料器21设置在支架22上,所述的支架22设置在底架23上,所述的支架22和底架23之间通过若干均布的弹簧24连接,所述的螺旋送料器21的外壁上设有冷却水箱25。底架23下四角设有万向轮26。冷却水箱25的进水口27设置在下部,出水口28设置在上部。
在实际使用中,碳化炉1传导过来的波动会被弹簧24消除,并且冷却水箱25会降低螺旋送料器21的温度,避免了医疗废弃物在螺旋送料器21内熔化并造成堵塞,同时进料装置下方设有万向轮,可以方便的移动方便对接不同的碳化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民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民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08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