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柔性屏的可见光通信识别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1080.1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1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曲晶;于大鹏;郭晓芳;朱义君;张剑;于宏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H04B10/8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柔性 可见 光通信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柔性屏的可见光通信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已成功应用到很多领域,如:日常生活中的门禁卡、公交卡和部分餐卡等。
但是,利用RFID技术的识别系统由于通过电磁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因此会受到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影响识别性能。另外,由于电磁信号会向四面八方传播,且穿透性强,因此携带有利用RFID技术的识别系统识别到的数据信息的电磁信号易被窃取,导致数据信息在识别过程中泄露,保密性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柔性屏的可见光通信识别方法及系统,以达到提高识别性能及保密性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柔性屏的可见光通信识别方法,包括:
数据生成器生成数据;
所述数据生成器将生成的数据写入柔性屏;
所述柔性屏的发光像素阵列发射可见光信号,所述可见光信号用于表征所述数据生成器生成的数据;
接收终端接收所述可见光信号,并对所述可见光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后的数据。
优选的,数据生成器生成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数据生成器对生成的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
所述数据生成器将生成的数据写入柔性屏,包括:
所述数据生成器将所述加密数据写入柔性屏。
优选的,接收终端接收所述可见光信号,并对所述可见光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后的数据之后,还包括:
对解调后的数据进行解密。
优选的,接收终端接收所述可见光信号,包括:
所述接收终端通过CMOS摄像头接收所述可见光信号。
一种基于柔性屏的可见光通信识别系统,包括:
数据生成器,用于生成数据,并将生成的数据写入柔性屏;
柔性屏发光像素阵列发射可见光信号,所述可见光信号用于表征所述数据生成器生成的数据;
接收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可见光信号,并对所述可见光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数据。
优选的,所述数据生成器还用于在生成数据之后,对生成的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
所述数据生成器将生成的数据写入柔性屏的过程,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生成器将所述加密数据写入柔性屏。
优选的,所述接收终端还用于在接收所述可见光信号,并对所述可见光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后的数据之后,对解调后的数据进行解密。
优选的,所述接收终端接收所述可见光信号的过程,具体包括:
所述接收终端通过CMOS摄像头接收所述可见光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申请中,通过柔性屏发射由数据生成器生成并写入的可见光信号,接收终端接收可见光信号,并对可见光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数据,完成数据的识别。可见光通信的方式,可以保证在识别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提高了识别性能。
且由于可见光信号直射性强,且穿透性差,因此在可见光覆盖范围之外无法获取到表征数据的可见光信号,不易造成数据在识别过程中的泄露,提高保密性。
进一步的,柔性屏转换得到的可见光信号,拥有极近自然光的柔和特性,其发出的光线均匀度高,不会产生刺眼现象,有助于减少视觉疲劳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柔性屏的可见光通信识别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柔性屏的可见光通信识别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柔性屏的可见光通信识别方法的再一种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柔性屏的可见光通信识别系统的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10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