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道雾化罩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1948.8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9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垚;戴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04;A61M16/14;A6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梁金娟 |
地址: | 22601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雾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气道雾化罩。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对呼吸道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病人已经开始采用人工气道,其管道外口与外界大气形成直接通路,但是这会丧失气体经过鼻腔的过滤和湿化作用,导致气道湿化功能丧失。因此,存在对持续气道湿化的需求。然而,目前临床上的气道持续湿化手段有限。现有气道湿化方法通常加盖湿纱布、在气道内持续输注液体,这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并且在气道分泌物多时也不方便于分泌物的吸出。
针对这种情况,现在很多医院的多数做法就是采用雾化器进行雾化加湿甚至是给药,然而雾化器的面罩主要是针对脸部结构设计,因此在使用到喉咙处存在无法贴合的情况,从而导致雾化效果不明显,而且人工气道处还需要通入氧气管,再增加雾化存在管路过多。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道雾化罩,不仅将供氧和雾化结合一体,而且对雾化罩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其贴合喉咙结构,确保雾化效果。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气道雾化罩,包括输气管以及雾化罩,所述雾化罩包括一体成型的外罩和喉罩,其中喉罩位于外罩内部,为喇叭口结构,套在气道管口上,所述外罩两侧具有系带,实现雾化罩与脖子的固定,所述输气管为Y型结构,一端与喉罩套接,另外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依次连接雾化部件和氧气管,实现氧气的输入,出气端为呼出二氧化碳的输出。
作为优选,所述外罩边缘具有2cm厚的海绵。
作为优选,所述输气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内均安装有单向阀,且进气端内单向阀与出气端内单向阀设置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外罩开口侧视呈弧形,正视呈椭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气道雾化罩,具有如下有益之处:
对于输气管采用Y型结构,一个作为输气端,一个作为出气端,且两个端分别设置相反的单向阀,确保呼吸的正常进行,同时又将供氧管与雾化部件结合,实现供氧的同时雾化操作,减少人工气道处的管路数量;
对于面罩结构进行了改进,在外罩内部增设喉罩,确保其与人工气道的套通,提升供氧雾化效果,对于外罩,将其开口面设计成与脖子贴合的弧形结构,配合2cm厚的海绵可以在使用时利用海绵的缓冲力确保完全贴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示,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气道雾化罩,包括输气管1以及雾化罩2,所述雾化罩包括一体成型的外罩3和喉罩4,其中喉罩位于外罩内部,为喇叭口结构,套在人工气道的管口上,所述外罩开口侧视呈弧形,实现与人体脖子的贴合,正视呈椭圆形,且边缘具有2cm厚的海绵5,所述外罩两侧具有系带6,实现雾化罩与脖子的固定.
所述输气管1为Y型结构,一端与喉罩套接,另外两端分别为进气端7和出气端8,且进气端和出气端内均安装有单向阀9,而进气端内单向阀与出气端内单向阀设置方向相反,所述进气端依次连接雾化部件10(现有常用的雾化器以及给药器)和氧气管11,实现氧气的输入,出气端为呼出二氧化碳的输出。
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气道雾化罩,对于输气管采用Y型结构,一个作为输气端,一个作为出气端,且两个端分别设置相反的单向阀,确保呼吸的正常进行,同时又将供氧管与雾化部件结合,实现供氧的同时雾化操作,减少人工气道处的管路数量;对于面罩结构进行了改进,在外罩内部增设喉罩,确保其与人工气道的套通,提升供氧雾化效果,对于外罩,将其开口面设计成与脖子贴合的弧形结构,配合2cm厚的海绵可以在使用时利用海绵的缓冲力确保完全贴合。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明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19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症呼吸用增氧设备
- 下一篇: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