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活动假牙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2272.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0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纪官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纪官谷 |
主分类号: | A61C13/08 | 分类号: | A61C13/08;A61C13/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中国台湾屏东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基座 活动假牙 组合式 外观件 边缘封闭 口腔运动 口腔黏膜 人体口腔 周缘区域 单向排气 负压效应 可分离地 人工假牙 中央区域 可挠性 密合度 牙齿槽 配戴 松脱 贴附 咀嚼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活动假牙,适于配戴于人体口腔,该组合式活动假牙包括外观件及支撑基座,支撑基座适于贴附人体口腔无牙齿槽部及腭部上的口腔黏膜,外观件可分离地组合于支撑基座,外观件具有人工假牙以供使用者咀嚼使用,其中支撑基座的周缘区域相比于中央区域具有较高的可挠性,使支撑基座能于口腔运动时维持周缘区域与口腔黏膜的密合度,保持边缘封闭,另支撑基座设有单向排气设备,能在边缘封闭的情况下,强化口腔运动状态下的负压效应,不易松脱,而使本发明的组合式活动假牙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活动假牙。
背景技术
现行的全口活动假牙,其配戴在上颚无牙区或下颚无牙区的方式,主要是仰赖唾液在人造全口活动假牙与口腔黏膜之间产生的附着力,以及活动假牙的材质与口腔黏膜之间的摩擦力。然而,在咀嚼运动时,上颚的假牙往往会自行掉落,下颚的假牙又容易脱位、移动,有部份业者会在活动假牙上颚腭板中间处作出一内凹圆形空间,目的在产生如吸盘的负压效应,但因没有经过排气减压设计,不会产生真空-负压的作用,学理上不会产生如吸盘的负压效应另有业者会在前述上颚腭板内凹圆形空间加装一排气设备,但该作法会致使内凹圆形空间下的口腔黏膜增生,最后塞住整个内凹圆形空间。此外,当口腔咀嚼时,可动黏膜常会拉动不可动黏膜,而使不可动黏膜出现起伏,此现象特别容易发生于下颚舌侧系带处。然而,现行全口活动假牙在使用时,由于人造活动假牙的衬底无法随着口腔黏膜一并起伏,因此其边缘与口腔黏膜间常会产生空隙,空气因此进入而破坏吸附效果,学理上称为[边缘封闭被破坏],这个问题长久以来无法解决,即使牙医师采用[功能性的特殊印模]把边缘提高,但如此一来,全口活动假牙衬底的面积便减少,从而减少了稳固性、固位性及支持性,况且,对于残嵴严重吸收的患者而言,其系带接近齿槽顶,导致边缘已无法再提高,也因此特殊印模仍无法解决问题。
现行市面上另有一种软性材质的全口活动假牙(俗称软床),这种软性材质主要是用在部份无牙区,作为[局部活动假牙],利用其材料在比较薄的情况下产生的软性特质,能嵌入自然牙的倒凹区,作为勾臂使用,使其能稳固在部份无牙区中。但若将其作成全口活动假牙的话,由于全口活动假牙衬底的厚度需求更厚,这将使得这种材料失去或大幅降低其可挠性,使得其在上颚或下颚所产生的附着效果,基本上与硬性材质的全口活动假牙相同,学理上不会产生负压效应,且边缘封闭容易被破坏。
目前已有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411916的全口活动假牙,M411916案的作法是,在还未置入口腔之前,其结构中的内、外二层可为一体式、分离式、或组合式,但该产品置入于口腔时,内层的弹性垫套层是嵌设于外层活动假牙的衬底下方,二者紧密贴合以致与一体式设计几无差异,其所产生的效果,犹如在现行市面上各种硬床及软床的衬底黏膜面额外再铺上一层软性的弹性材质一样,虽有助于增加支持力(即抵抗咬合的作用力)而可防止全口假牙的衬底直接刺痛口腔黏膜,但因为内部弹性材质与外层硬性材质的衬底是黏合、密贴在一起的而大幅失去可挠性,因此当口腔在咀嚼过程中肌肉运动而带动残嵴部肌肉及不可动黏膜一起运动时,其内层的弹性垫套层与口腔黏膜之间就会出现空隙,造成边缘封闭被破坏,空气就会进入,进而破坏了吸附效果,以致于仍然无法解决[边缘封闭被破坏]的困扰。此外,一般全口假牙在咀嚼时会因为口腔侧方运动,人工假牙受到左右推移的作用,且在咬合时,工作侧向下施压,非工作侧常会些微翘起,而M411916案也无法例外,特别是其内层更具弹性,理论上会导致移动量增加,从而无法解决长久以来业界及使用者的困扰,因此有改进的必要。
另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400837的假牙护垫装置,M400837的作法是,其护垫是在全口假牙完成后放上去的,而这势必会影响到牙医师己调整好的咬合高度,进而导致人工假牙的角度必须重新调整。此外,全口假牙的衬底黏膜面与口腔黏膜之间所强调的密合是一种高度密合,是利用牙科的翻模技术完成的,而M400837案却把一布料或类似材质置于残嵴部上方,裁剪后作为护垫,由于这类材质容易产生皱折而导致空气进入,使得即便在未进行咀嚼运动的情况下,其边缘封闭就己被破坏,学理上不会发生吸附效果。再者,该护垫与全口假牙的衬底并没有设置嵌入装置,且护垫外表难免会有皱折,与全口假牙的衬底并不是密贴,学理上不会发生吸附效果,人造假牙衬底与护垫容易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纪官谷,未经纪官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22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张开定位的种植体
- 下一篇:一种义齿支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