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蝉虫草中提取过氧麦角甾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3318.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3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佘志刚;黄锡山;潘亚宏;李闯彪;梅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广州金蝉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J71/00 | 分类号: | C07J7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虫草 提取 过氧 麦角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提取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从蝉虫草中提取过氧麦角甾醇的方法,包括超声波法制备过氧麦角甾醇粗提取物、亲脂溶剂富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结晶纯化等步骤。本发明采用超声波提取,具有提取温度低、提取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提高了过氧麦角甾醇的提取效率,还采用了对过氧麦角甾醇吸附效果好的大孔树脂,提高了过氧麦角甾醇的产率。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制备得到的过氧麦角甾醇纯度高、产率高,工艺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适合规模化生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取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从蝉虫草中提取过氧麦角甾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蝉虫草是一种食药用真菌,属于虫生真菌,是传统名贵中药材,虫草全株可入药,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蝉虫草主要有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镇痛安眠缓解精神压力、促进血液红细胞再生改善血液环境状态、滋补肾亏肾虚、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多种药理作用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蝉虫草在生物医药领域,尤其功能性保健食品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文献报道的蝉虫草活性成分主要有多球壳菌素、麦角甾醇及过氧化物、虫草酸、虫草素、腺苷以及多种肽类化合物,如白僵菌素、白僵菌酮、白僵菌酮甲、白僵菌素甲以及白僵菌素乙等,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中,过氧麦角甾醇属于甾醇类化合物,多发现于真菌菌体中,是近年来食用真菌中发现的具有较广泛生物活性的小分子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结核、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癌等多种药理活性,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目前过氧麦角甾醇提纯分离纯化技术的报道较少,且尚未见蝉虫草来源的且能达到95%以上纯度的过氧麦角甾醇提取方法的报道。同时,为充分利用和开发蝉虫草资源在医药、食品等方面可能的应用价值,也需要一种能高效提取蝉虫草过氧麦角甾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针对过氧麦角甾醇的特性提供了一种合适产业化的工艺,该工艺简单,具有高效、成本低、产率高等特点,能高效提取蝉虫草中的过氧麦角甾醇,得到高纯度的过氧麦角甾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蝉虫草中提取过氧麦角甾醇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从蝉虫草中提取过氧麦角甾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蝉虫草干粉并加入有机溶剂,经超声波提取3~4次,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后得过氧麦角甾醇粗提物;
S2.将S1所得过氧麦角甾醇粗提物经亲脂溶剂富集,浓缩干燥后得过氧麦角甾醇粗提物A;
S3.将S2所得过氧麦角甾醇粗提物A用60~100%乙醇水溶液溶解,经大孔树脂分离后收集70~90%乙醇的过氧麦角甾醇流份,流份合并浓缩干燥,得过氧麦角甾醇提取物B;
S4.将S3所得过氧麦角甾醇粗提物B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液水浴加热溶解后,于10~20℃冷却结晶,过滤并洗涤沉淀后即得高纯度过氧麦角甾醇。
本发明采用超声波提取,具有提取温度低、提取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提高了过氧麦角甾醇的提取效率,S2所得过氧麦角甾醇粗提物A中过氧麦角甾醇的含量为15~30%;采用对过氧麦角甾醇吸附效果好的大孔树脂,提高了过氧麦角甾醇的产率,S3所得过氧麦角甾醇粗提物B中过氧麦角甾醇的含量为70~90%;经S4结晶过滤并洗涤沉淀后得到结晶型过氧麦角甾醇,纯度为99%以上。
优选地,S1中所述蝉虫草干粉为蝉虫草孢梗束干粉。本发明经研究发现蝉虫草的孢梗束部位含有丰富的过氧麦角甾醇化合物,从蝉虫草的孢梗束部位中提取过氧麦角甾醇的总产率为2~5%。
优选地,所述蝉虫草干粉的制备为将蝉虫草干燥后,超微粉碎,过80~120目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广州金蝉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学;广州金蝉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3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