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滑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3399.8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0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黎永明;沈景凤;黎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1/38 | 分类号: | B23Q1/38;B23Q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颜爱国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轨 装置 | ||
本发明的滑轨装置,包括滑道组件以及滑动件,滑道组件包括具有滑行表面和滑道外表面的滑道、多个静压衬套以及多个动压衬套,滑道具有多个静压通道和动压通道,静压通道和动压通道分别设置在滑道的内壁中且贯通滑行表面和滑道外表面,静压通道包括设置在滑行表面上向内凹的第一凹腔和连通第一凹腔和滑道外表面的静压孔道,动压通道包括设置在滑行表面上向内凹的第二凹腔和连通第二凹腔和滑道外表面的动压孔道,静压衬套设置在第一凹腔的开口处且静压凹腔开口朝向滑行表面,动压衬套设置在第二凹腔的开口处且动压凹腔的的开口朝向滑行表面,动压凹腔的底部与第二凹腔相连通,动压凹腔的横截面从底部至开口是逐渐扩大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加工的超精密、纳米化、高速化的需要,对机床的工作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机床的主要部件的导轨,其动静态特性直接影响机床的工作特性。
传统的液体静压导轨采用单层油腔。为抵抗外负载的变化,进入油腔的油液通过随负载变化而变化的平行平板缝隙液阻使油腔的压力发生变化以适应外负载的要求,当作用在滑块上的负载发生变化时,尤其是在大负荷偏载下工作时,传统的液体静压导轨已严重影响了机床精度。
根据气体(空气)或液体(油液)动、静压技术基本原理,液体或气体介质,分别进入到滑轨滑行面的多个腔室中,采用气体或液体动、静压技术与导轨结合的滑轨装置,能够弥补单一的液体静压技术的不足,是目前提高导轨的动静态特性有效的途径之一。
但该滑轨的滑行面及腔室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成本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滑轨的滑行面及腔室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能降低加工成本的同时具有动压和静压技术的滑轨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轨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滑道组件,包括具有滑行表面和滑道外表面的滑道、多个静压衬套以及多个动压衬套,以及滑动件,设置在滑行表面上,沿滑道往复移动,其中,滑道具有多个用于通过流体的静压通道和动压通道,静压通道和动压通道分别设置在滑道的内壁中且贯通滑行表面和滑道外表面,静压通道包括设置在滑行表面上向内凹的第一凹腔和连通第一凹腔和滑道外表面的静压孔道,动压通道包括设置在滑行表面上向内凹的第二凹腔和连通第二凹腔和滑道外表面的动压孔道,静压衬套具有静压凹腔,静压衬套设置在第一凹腔的开口处且静压凹腔开口朝向滑行表面,静压凹腔的底部与第一凹腔相连通,动压衬套具有动压凹腔,动压衬套设置在第二凹腔的开口处且动压凹腔的的开口朝向滑行表面,动压凹腔的底部与第二凹腔相连通,动压凹腔的横截面从底部至开口是逐渐扩大的。
在本发明提供的滑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滑道为直线型滑道、圆弧型滑道以及波浪型滑道中的任意一种,滑道为封闭式滑道或开放式滑道,封闭式滑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中的任意一种,开放式滑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V型或U形中的任意一种。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滑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滑道还包括多个泄流单元,均匀地设置在滑道的底部,泄流单元包括泄流孔和节流阀,泄流孔设置在滑道的内壁中且连通滑行表面与滑道外表面,节流阀设置在泄流孔中,用于控制泄流孔中的流体流动的速度。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滑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滑道为直线型的开放式滑道,滑道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状,滑动件的长度小于滑道的长度,静压衬套的顶端面为与滑道的内圆柱面吻合的弧形面且与滑道的内圆柱面面吻合,动压衬套的顶端面为与滑道的内圆柱面吻合的弧形面且与滑道的内圆柱面吻合。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滑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静压衬套的顶端面高于滑道的内圆柱面,动压衬套的顶端面高于滑道的内圆柱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3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