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3585.1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5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周继超;孙树礼;薛林海;侯占林;石玉川;申耀国;张海瑜;朱正清;刘冀钊;孙凤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22 | 代理人: | 程昊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金属 屏障 单元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金属声屏障领域,尤其是一种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为解决高速轨道交通的噪声污染问题,通常在铁路两侧设置声屏障,达到消声降噪的作用。声屏障包括金属声屏障和非金属声屏障。其中,非金属声屏障由于造价低、耐腐蚀的特点而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在安装非金属声屏障时,上下两块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之间一般通过企口连接。如CN201521000028.1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一种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它包括背面板和正面板,所述背面板的上下两端与所述正面板的上下两端通过企口彼此连接。企口连接方式对生产要求比较高,企口连接处的精度以及其密封性会影响声屏障的隔音效果。另外,由于振动会导致两块直接接触连接的单元板相互摩擦和撞击,两块单元板的强度和密封性会受到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连接结构,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单元板之间的密封问题,并能够起到减振的作用,保护相互连接的单元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互连接的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的接触面设置凹槽;所述相互连接的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之间安装带有软管的减振板;所述减振板的软管填充于单元板的接触面上凹槽中。
所述单元板的上下接触面均设置凹槽。
所述凹槽为半椭圆形凹槽,相互连接的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的接触面的两个凹槽拼接成截面为椭圆性的空腔,减振板的软管填充于空腔内。
所述带有软管的减振板采用单管橡胶板,包括连接为一体的一个软管和橡胶板,所述软管置于单元板之间被压缩后填充于凹槽中;所述橡胶板置于单元板之间。
所述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包括背板和吸声板,所述背板的中部带有空腔;所述背板的一面连接吸声板;所述背板的空腔与吸声板连接的一面开有透声孔;所述背板的上下面设置凹槽。
本发明的优越性:1.减振性能好,荷载传递方式更加合理。2.密封性好,可以有效地防止漏声,隔声效果好。3.平面接触易于安装,施工方便。4.本发明的连接方式属于柔性连接,受力性能好于单元板直接采用企口连接。5.单管橡胶板具有弹性,可以有效调整制作过程中的单元板尺寸误差。6.利用单元板自重使得单管产生压缩,两块单元板紧密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涉一种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连接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减振板的软管未压缩状态示意图。
图3为减振板的软管压缩状态示意图。
图4为一种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的示意图。
其中,1为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1-1为凹槽,1-2为背板,1-3为吸声板,1-4为透声孔,1-5为空腔,2为减振板,2-1为软管,2-2为橡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互连接的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1的接触面设置凹槽1-1;所述相互连接的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之间安装带有软管2-1的减振板2;所述减振板2的软管2-1填充于单元板1的接触面上凹槽1-1中。
所述单元板1的上下接触面均设置凹槽1-1。
所述凹槽1-1为半椭圆形凹槽,相互连接的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1的接触面的两个凹槽1-1拼接成截面为椭圆性的空腔,减振板2的软管2-1填充于空腔内。
所述带有软管2-1的减振板2采用单管橡胶板,包括连接为一体的一个软管2-1和橡胶板2-2,所述软管2-1置于单元板1之间被压缩后填充于凹槽1-1中;所述橡胶板2-2置于单元板1之间。
所述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1包括背板1-2和吸声板1-3,所述背板1-2的中部带有空腔1-5;所述背板1-2的一面连接吸声板1-3;所述背板1-2的空腔与吸声板1-3连接的一面开有透声孔1-4;所述背板1-2的上下面设置凹槽1-1。
两块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连接采用单管橡胶板柔性接触,上侧单元板安装后,单管橡胶板的弹性压缩,使软管充满单元板连接处的整个凹槽,实现紧密连接的效果。
单管橡胶板材质可为三元乙丙橡胶材质,挤出成形,微波高温硫化制作而成。
所述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连接结构适用于任何形式非金属单元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5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