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墨喷淋灌装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4296.3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7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振玻电子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22 | 分类号: | B67C3/22;B67C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墨 喷淋 灌装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油墨喷淋灌装设备,属于油墨灌装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见的油墨装罐机包括一个由电动机驱动的加压泵,已经加工完成的油墨经过加压泵的抽取通过管道直接装进油墨罐中,然而,这种结构的油墨罐装机的加压泵对油墨所施加的压力较大,油墨经过管道直接进入油墨罐时其冲击力较大,冲击力大的喷淋设备导致油墨罐内油墨极易出现泡沫,甚至造成油墨的飞溅,油墨造成损失,甚至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而且油墨的流速过高,难以控制罐装的容量等不足。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21378421.9的一种油墨喷淋灌装设备,其包括喷淋头及油墨存储罐,所述喷淋头与油墨输送管相连,而油墨存储罐设置在喷淋头下方并对应油墨存储罐上端设置的开口连通,形成油墨喷淋装罐的结构;所述油墨存储罐上端设置的开口内设置有一过滤消泡件,现有技术油墨喷淋灌装设备不够完善,灌装时冲击力过大,容易造成油墨溅出,需要人工进行擦拭,实用性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墨喷淋灌装设备,以解决油墨喷淋灌装设备不够完善,灌装时冲击力过大,容易造成油墨溅出,需要人工进行擦拭,实用性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油墨喷淋灌装设备,其结构包括盖子、油墨箱、漏斗、固定块、压力结构、第一缓冲瓶、第二缓冲瓶、灌装头,所述的盖子设于油墨箱顶部与油墨箱活动连接,所述的漏斗安装在油墨箱底部与油墨箱机械焊接,所述的固定块设于漏斗底部与漏斗固定连接,所述的压力结构与油墨箱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缓冲瓶与第二缓冲瓶相通,所述的第二缓冲瓶右端设有灌装头;
所述的第二缓冲瓶由左固定板、连接杆、外壳、右固定板组成,所述的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呈对称结构安装在外壳两端上与外壳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连接杆设有四个并且两两设于外壳侧面上,所述的连接杆的一端与左固定板相连接,另一端与右固定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力结构由轴承、气腔、端盖、连接块、固定座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轴承设于气腔左端与气腔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端盖设于气腔右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块的一端与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座固定设于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缓冲瓶与第二缓冲瓶之间设有连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内部设有三个以上的凸起板,用于阻挡并减小油墨流动的冲击力。
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有左固定板、连接杆、外壳、右固定板,第一缓冲瓶与第二缓冲瓶的设立可以大大减小油墨的冲击力,避免灌装时冲击力过大容易造成油墨溅出,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油墨喷淋灌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油墨喷淋灌装设备的第二缓冲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油墨喷淋灌装设备的压力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盖子-1、油墨箱-2、漏斗-3、固定块-4、压力结构-6、第一缓冲瓶-6、第二缓冲瓶-7、灌装头-8、轴承-501、气腔-502、端盖-503、连接块-504、固定座-505、左固定板-701、连接杆-702、外壳-703、右固定板-7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振玻电子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振玻电子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42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