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矿向多个直立冷却炉内连续供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5033.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8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峰;陈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21/10 | 分类号: | F27B21/10;F27B21/12;F27B21/14;F27D3/10;F27D9/00;F27D17/00;F27D19/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炉 直立 烧结矿 矿料 缓存仓 连续供料 电动翻板阀门 阀门控制器 导料溜槽 发出指令 连续冷却 倾斜设置 热烧结矿 装料 微负压 中控室 供料 料位 烟气 运输机 冷却 运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结矿向多个直立冷却炉内连续供料的方法,热烧结矿由矿料运输机运送至矿料缓存仓中,矿料缓存仓底部通过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料溜槽连接多个直立冷却炉,根据各直立冷却炉内烧结矿的料位及冷却情况,中控室发出指令信号,通过阀门控制器控制电动翻板阀门关闭或开启向各直立冷却炉内交替装料,直立冷却炉内及矿料缓存仓内的工作压力为微负压,防止烟气外逸;本发明能够实现烧结矿的高效连续冷却;且供料顺畅,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结矿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矿向多个直立冷却炉内连续供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烧结工序能耗巨大,在钢铁工业中位居第二。烧结矿显热占总热耗的40%以上,如何利用这部分能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烧结矿冷却及余热回收主要采用环冷机技术。从实践中看,这种技术有如下缺点:1)因为装料不均匀,导致余热参数波动大,危及余热利用系统安全;2)系统漏风问题严重,虽然采取了局部水封措施,但依然无法从跟不上解决问题,导致热效率衰减严重,且烟尘无组织泄露对环境危害很大。
专利号为CN 20594017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冷却腔立式烧结矿冷却炉”,将冷却单元分成两个。然而,由于其采用单一预存段,并未将预存段分开。只解决了换热均匀性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连续入料和检修问题。而且,预存段供料装置并没有负压调节装置,导致烟尘容易泄露,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结矿向多个直立冷却炉内连续供料的方法,将烧结矿通过导料溜槽分配到不同的直立冷却炉中,从而实现高效连续冷却;且供料顺畅,操作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烧结矿向多个直立冷却炉内连续供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烧结机出来的热烧结矿经破碎筛分处理后,由矿料运输机运送至矿料缓存仓中,通过运输机密封罩实现全程封闭运输,防止烟尘泄漏;矿料缓存仓底部通过多个导料溜槽一一对应地连接多个直立冷却炉,导料溜槽由直段和斜段相连组成,直段的另一端连接矿料缓存仓,斜段的另一端连接直立冷却炉的进料口,直段上部设电动翻板阀门,电动翻板阀门通过阀门控制器与中控室相连;
2)根据各直立冷却炉内烧结矿的料位及冷却情况,中控室发出指令信号,通过阀门控制器控制电动翻板阀门关闭或开启向各直立冷却炉内交替装料;在同一时间内只向其中一个直立冷却炉内单独装料,当该直立冷却炉内的料位达到工艺要求后即停止装料,关闭对应的电动翻板阀门;
3)直立冷却炉的换热气体出口管道与矿料缓存仓之间设烟气平衡导管,矿料缓存仓设压力计,与烟气平衡导管上的压力调节阀联锁控制,保证直立冷却炉内及矿料缓存仓内的工作压力为微负压,防止烟气外逸;
4)在直立冷却炉中引入低于80℃的循环冷空气对烧结矿进行充分、均匀冷却;换热后的气体由换热气体出口管道送往换热设备进行换热,实现热量的回收利用;热烧结矿达到冷却后的工艺温度要求后,启动排料装置将冷却后的烧结矿排出;然后重新向该直立冷却炉中装料;
5)各直立冷却炉的检修交替进行,一个直立冷却炉检修时,其它直立冷却炉正常装料、出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矿料缓存仓储藏量大,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有利于物料有组织的分配;
2)每个导料溜槽均设置有单独的电动翻板阀门,电动翻板阀门通过阀门控制器与中控室连接,根据直立冷却炉的物料冷却情况,可远程控制电动翻板阀门的开闭角度和时间,实现物料的可控制分配及连续冷却;
3)烟气平衡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到压力较低的直立炉出口管道中,通过压力表测量矿料缓存仓中的压力,并与压力调节阀联锁控制,保持矿料缓存仓内为微负压,保证矿料输送过程中粉尘不会外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50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