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能量收集式GB/T29768国标物联网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5359.7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1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文光俊;李钢;李镇兵;赵发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能量 收集 gb t29768 国标 联网 标签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能量收集式GB/T29768国标物联网标签,应用于射频识别领域,本发明采用无线能量收集方式供电,实现满足GB/T29768‑2013国标超高频RFID协议的物联网标签;通过太阳能收集、GSM900频段射频能量收集、GSM1800频段射频能量收集三种无线能量收集方案同时收集能量,可以大大缩短系统收集能量的时间,为系统提供足够的工作电压,保证系统能够可靠的运行;本发明的物联网标签能够实现有源标签的远距离通信,也克服了有源标签寿命短和需要频繁更换电池的缺点,可以满足无线传感网络标签节点对低功耗和持续工作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识别领域,特别涉及满足GB/T29768-2013国标超高频RFID协议的无线能量收集物联网标签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射频识别技术(RFID)飞速发展,为促进国内RFID产业的发展,我国自主定义了GB/T29768-2013协议。该国标超高频RFID协议在编解码和指令结构等部分都有自主知识产权。
物联网技术正在引发新的产业革命,物联网技术融合了网络、RFID技术、信息技术和无线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它的节点可以感知外部环境中的传感信息。无线传感网络运用了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等,它通过分布在区域的大量传感器节点采集节点周围的各种数据,包括地震、电磁、温度、湿度、压力、物体大小、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并且把这些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输到监控端,在监控端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无线传感网络节点一般采用电池供电,因为传感节点需要在监控区域持续工作,因此电池供电始终是传感网络普及的主要障碍之一。
现有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一般都是电池供电,并且使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传感器节点多采用ISO/IEC18000-6C协议。现有技术的缺点是:有源标签电池供电电量有限,需要频繁更换电池。无源标签不能主动发起通信,并且提供的功能少,并且通信距离短,很难满足无线传感网络的密集式工作要求。RFID技术实现的传感器节点多采用ISO/IEC18000-6C协议,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通信协议都是完全公开,加密算法通常增加成本和通信效率,对于没有加密的通信又很容易受到攻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无线能量收集式GB/T29768国标物联网标签,以单片机为载体,采用无线能量收集方式供电,实现满足GB/T29768-2013国标超高频RFID协议的物联网标签。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无线能量收集式GB/T29768国标物联网标签,包括:太阳能收集电路、GSM900频段射频能量收集电路、GSM1800频段射频能量收集电路、充放电管理模块、能量存储器、调制器、解调器、基带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传感器;
所述太阳能收集电路的输出端与充放电管理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GSM900频段射频能量收集电路的输出端与充放电管理模块的第二端相连;所述GSM1800频段射频能量收集电路的输出端与充放电管理模块的第三端相连;
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的第四端与能力存储器第一端相连,所述能量存储器第二端接地;
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的第五端分别与调制器、解调器、基带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传感器相连,为调制器、解调器、基带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传感器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传感器与基带信号处理模块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基带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端与调制器输入端相连,所述调制器输出端与天线相连;所述解调器输入端与天线相连,解调器输出端与基带信号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收集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与充放电管理模块的第一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53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