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谷氨酸发酵废水的生物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6107.6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8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梅锦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小榄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张换君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谷氨酸发酵废水 生物制剂 生物菌体 生物处理效率 生物制剂技术 加速微生物 假丝酵母菌 生长促进剂 苏云金杆菌 活性炭 节能能源 优势菌群 壳聚糖 可回收 絮凝剂 重量份 霉菌 混配 降解 菌种 水解 石灰 污染物 水资源 配置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制剂技术领域的一种处理谷氨酸发酵废水的生物制剂,该生物制剂由生物菌体和载体按照0.8:1的比例混配而成;所述生物菌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假丝酵母菌20~30份、白底霉菌5~7份、苏云金杆菌10~13份、水解菌4~6份、生长促进剂1~3份、絮凝剂2~4份;所述载体为生石灰或壳聚糖或活性炭,本发明可解决谷氨酸发酵废水的污染,且可回收利用水资源,节能能源,同时本发明将各种能形成优势菌群的菌种,配置成高效的生物制剂,按一定量投入到谷氨酸发酵废水中,能够加速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提高生物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谷氨酸发酵废水的生物制剂,具体为生物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成为味精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但是味精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量大,味精发酵液等电提取谷氨酸后排放的母液菌体含量高、硫酸根含量高,是一种治理难度很大的工业废水。由于不能有效的治理味精生产所形成的废水,不少味精厂别列为全国重点污染源企业,味精生产废水的处理已经成为味精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处理谷氨酸发酵废水的生物制剂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谷氨酸发酵废水的生物制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谷氨酸发酵废水的生物制剂,该生物制剂由生物菌体和载体按照0.8:1的比例混配而成;
所述生物菌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假丝酵母菌20~30份、白底霉菌5~7份、苏云金杆菌10~13份、水解菌4~6份、生长促进剂1~3份、絮凝剂2~4份;
所述载体为生石灰或壳聚糖或活性炭。
优选的,该生物制剂由生物菌体和载体按照0.8:1的比例混配而成;
所述生物菌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假丝酵母菌20份、白底霉菌5份、苏云金杆菌10份、水解菌4份、生长促进剂1份、絮凝剂2份;
所述载体为生石灰。
优选的,该生物制剂由生物菌体和载体按照0.8:1的比例混配而成;
所述生物菌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假丝酵母菌30份、白底霉菌7份、苏云金杆菌13份、水解菌6份、生长促进剂3份、絮凝剂4份;
所述载体为活性炭。
优选的,该生物制剂由生物菌体和载体按照0.8:1的比例混配而成;
所述生物菌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假丝酵母菌20~30份、白底霉菌5份、苏云金杆菌12份、水解菌5份、生长促进剂2份、絮凝剂3份;
所述载体为壳聚糖。
优选的,所述生长促进剂利用溜曲霉菌株为出发菌株,通过筛选种可重新利用的废弃生物质作为载体制成。
优选的,所述絮凝剂为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加入有机碳源对絮凝剂产生菌进行培养,菌体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絮凝剂,其絮凝活性在96%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解决谷氨酸发酵废水的污染,且可回收利用水资源,节能能源,同时本发明将各种能形成优势菌群的菌种,配置成高效的生物制剂,按一定量投入到谷氨酸发酵废水中,能够加速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提高生物处理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小榄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小榄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6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