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6133.9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4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黄詹江勇;吴庆彬;连海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8 | 分类号: | H02M3/15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cdc 变换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双向DCDC变换器,根据第一电源的充电和放电需求,以及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二电源电压的关系,对DCDC变换器进行不同时序的控制,实现双向变换,且全过程电感的电流连续,实现高压双向可升可降双变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直流-直流变换器,简称DC-DC变换器或DCDC变换器,是一种将直流基础电源转变为其他电压种类的直流变换装置,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不间断电源等领域。其工作原理是将直流电变换成另一种直流电压(升压或降压)。
目前,DCDC变换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同的DCDC变换器,经过简化变换,均可以等效为升压型Boost变换器或降压型Buck变换器。以降压型Buck变换器为例,通常在满输出负载时,DCDC变换器工作于CCM即连续电流模式。电感的平均电流即为输出的负载电流。当负载电流降低时,电感的平均电流也将降低;当负载电流降低时一定值,变换器进入临界电流模式。此时,若负载电流进一步的降低,电感的电流回到0后,开关周期还没有结束,由于二极管的反向阻断作用,电感的电流在0值处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开关周期结束,进入下一个开在周期,此时变换器为完全的非连续电流模式。传统的BOOST或BUCK控制在同种工作模式只能实现能量单向流动,故在小载模式下往往只能工作在非连续电流模式(DCM)下,此时由于电感电流的不连续,此时电流采样容易造成不准,进而不利于系统的数字化采样,从而导致控制环路带宽较低,容易造成系统的不稳定震荡现象,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直流电的转换,且DCDC变换器工作电流连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DCDC变换器包括4组桥臂和2组连接单元;每组所述桥臂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开关管对应的电容、第二开关管对应的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对应的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所述桥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对应的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所述桥臂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对应的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对应的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所述桥臂的公共端;每组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三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所述连接单元的第四端;第一桥臂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用于与第一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桥臂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桥臂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第四端连接;第三桥臂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用于与第二电源的正极连接,第四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桥臂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桥臂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一桥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桥臂的第一端连接,并通过电感与所述第三桥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桥臂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电源对第二电源进行放电的控制需求;
采样当前第一电源的电压和第二电源的电压;
当第一电源电压低于第二电源电压时;
在一个控制周期中依次采用T1、T2时序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在T2时序控制时,检测电感电流是否过零,如是,则T2之后还包括T3、T4时序或T7、T8时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61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裂缝堵漏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粉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