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自动干粉灭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0094.X | 申请日: | 2017-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5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丁玉琴;王文新;史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玉琴 |
主分类号: | A62C37/38 | 分类号: | A62C37/38;A62C3/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瓶 自动灭火系统 发动机舱室 灭火装置 自动干粉 探火管 无死角 灭火 消防灭火装置 安全防范 发动机舱 复杂结构 火灾探测 密封性能 汽车运行 设计计算 施工安装 纯机械 有效地 充压 低碳 火源 伸进 探测 防火 防护 火灾 外部 环保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自动干粉灭火装置,属于消防灭火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集火灾探测和灭火于一体的自动灭火系统,利用自身储压,依靠充压的探火管及容器瓶组就能实现快速、准确、有效地探测火源,具有设计计算简单,施工安装简便,灭火快速有效,纯机械自动控制和启动的优点,是一种低碳、环保、简单、成本低廉且高度可靠、独立的自动灭火系统;本发明将容器瓶设置在发动机舱室外部,减少在汽车运行时车上易发生火灾的发动机舱部位温度较高时,对容器瓶密封性能的影响,且探火管采用S形布置,防火无死角,可伸进复杂结构的发动机舱室中,真正做到安全防范无死角,适用于各种场合,做到防护无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自动干粉灭火装置,属于消防灭火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广泛应用,汽车火灾也越来越多,据我国公安部消防局统计,从2008年至2012年,我国每年发生汽车火灾11000起以上,每年成10%的增长率。2012年全国汽车火灾已达到14091起,日均39起。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7月只在上海就发生火灾93起,汽车自燃33起。汽车发生火灾基本上都是由于电线老化、磨擦,最终短路起火;或是漏油,油路系统的表面会有大量的油垢(主要为润滑油造成),遇到电路打火或者短路,发生火灾。“汽车发生火灾,灭火器是第一消防员”。传统的车上配套消防器材一般为手提式灭火器,主要有卤代烷、干粉或二氧化碳等,这些灭火装置一般置于车厢内某一部位,发生火灾后再由人员手持启动后实施灭火。其对车厢内发生的较小火灾固然有效,但汽车火灾有95%发生在行驶状态下的汽车发动机舱内,手提灭火器就很难灭火。所以汽车发动机舱内的火灾需要安装固定式自动灭火装置来实施灭火。
目前汽车上所配自动灭火器材一般为普通型的干粉灭火装置,由于汽车等交通工具是以发生移动工作的,经常运动颠簸,而且在汽车运行时车上易发生火灾的发动机舱部位温度较高,有时能达到90摄氏度。普通型的干粉灭火装置工作环境温度在50℃以内,所使用的插接件不能很好的密封,在频繁振动情况下就会脱落。热气溶胶及超细干粉灭火剂在灭移动的汽车发动机舱的火灾优势突显,并形成了两种产品:新型车用热气溶胶固定式灭火装置和超细干粉固定式灭火装置。可见热气溶胶固定式灭火装置及超细干粉固定式灭火装置用于扑灭汽车发动机舱火灾是目前一个新的研究和应用方向。虽说热气溶胶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在国内外也已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热气溶胶属于气体灭火,发动机舱又属于半密闭的空间,所以使其用量较大,灭火可靠性略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车载灭火装置用量较大,灭火可靠性略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载自动干粉灭火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自动干粉灭火装置,包括容器、ABC超细干粉灭火剂、固定架、压力表、报警器、信号处理器、控制阀、高压小球阀、探火管、管道固定夹、灭火管、灭火喷头、舱室壁、压力表开关、探火管终端压力表,其特征在于:探火管通过控制阀、高压小球阀连接到容器上,探火管由管道固定夹固定在发动机舱室上方,且尾端设有压力表开关、探火管终端压力表,灭火管、灭火喷头连接至容器上。
所述的容器内装有ABC超细干粉灭火剂,且由固定架固定在发动机舱隔壁。
所述的容器内ABC超细干粉灭火剂的释放由控制阀控制。
所述的控制阀上装有报警器、信号处理器,通过探火管监控发动机舱火源探测。
所述的信号处理器和报警器(当探火装置动作时,能及时反馈火灾信号,发出报警声音。
所述的探火管内压力为1.0~1.2MPa。
所述的探火管遇火爆破,利用探火管内压力下降,启动控制阀,通过灭火管至灭火喷头将ABC超细干粉灭火剂释放出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玉琴,未经丁玉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00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