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印机发热筒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2795.7 | 申请日: | 2017-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1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派菲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3/22 | 分类号: | B41F13/22;B41F16/00;B32B1/08;B32B15/18;B32B15/20;B32B15/04;B32B15/14;B32B3/08;B32B17/02;B32B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印机 发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转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印机发热筒。
背景技术
热转印是一项近些年来新兴的印刷工艺,该工艺印刷方式分为转印膜印和转印加工两大部分,将图案预先印在薄膜表面,通过热转印机一次加工(加热加压)将转印膜上精美的图案转印在产品表面,印刷的图案层次丰富、色彩鲜艳,千变万化,色差小,再现性好,能达到设计图案者的要求效果,并且适合大批量生产。
转印机工作时,通过发热体加热,将热量传至其外的筒体表面,经筒体旋转,就可把转印纸颜色转印到印刷标的物上,因此,对于转印机来说,发热筒性能的优劣对转印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市场上常见的转印机发热筒为一封闭筒体,其两端盖与筒身电焊连接,端盖中央开有轴承孔,直条状发热管通过轴承孔架设于筒体中部,该种转印机发热筒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许多不足,表现在:1)架设于筒体中部的直条状发热管离筒体表面距离远,而空气传热速度较慢,这对于大体积的发热筒来说,加热时间长,约需一小时左右,当发热筒表面达到所需温度后,由于热源距离远,也不能达到立即恒温或降温,这种升温慢、降温也慢的发热筒不适合小规模的生产;2)一定厚度的筒体两端盖在加热过程中约会消耗较多的热能,还导致加热筒两头和中间存在较大的温差,加热不均匀,筒身表面温度不一会使转印产品出现严重色差;同时筒身表面温度不一会造成热撕或冷撕处理时,图层表面易于撕裂损坏;3)受轴承孔的面积限制,可架设的发热管根数较少,一般不多于5根,因此,在中间加热的发热筒为了获得筒体表面所需的高温,发热管功率很大,由于发热管与筒体表面距离远,其恒温性很难控制,通常在环境温度低于0℃以下时就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快、发热均匀、恒温性好、耗电少的转印机用发热筒。
一种转印机发热筒,转印机发热筒的筒体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壳体、锡合金层、第二壳体、加热层、第三壳体、保温层和第四壳体,所述筒体中央有一贯穿筒体的通孔;筒体两侧有铝合金端盖,铝合金端盖中央开有轴承孔;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铝合金端盖,所述锡合金层、加热层和保温层分别位于第一、二壳体,第二、三壳体,第三、四壳体构成的封闭腔体内;所述加热层包括发热管和导热油,所述发热管有若干根,均匀分布于加热层中,发热管两端分别固定于铝合金端盖,通过设于铝合金端盖一端上的电路并联,构成一个环形笼状发热体。
优选的,所述的转印机发热筒,其中:所述发热管材料为铁铬铝合金或镍铬合金。
优选的,所述的转印机发热筒,其中:所述发热管为片状或U形。
优选的,所述的转印机发热筒,其中:所述锡合金层为6337型焊锡。
所述6337型焊锡熔点为183℃。
优选的,所述的转印机发热筒,其中:所述锡合金层中填充有1-1.5%体积的氩气或氮气。
优选的,所述的转印机发热筒,其中:所述锡合金层厚度为15-30mm。
优选的,所述的转印机发热筒,其中:所述第一、二、三、四壳体分别为不锈钢或铝合金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转印机发热筒,其中:所述保温层采用玻璃棉作为保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转印机发热筒,其中:所述加热层中填充有2-3%体积的二氧化碳或氮气。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转印机发热筒,可使发热筒表面温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180-183℃之间,适用于多数热转印产品的最佳热转印温度,加热速度快,发热均匀,热源持续充沛,恒温性好,抗微震,使用安全、寿命长,能耗低,热损失少,即使在低温下也能正常工作,可适用于多种热转印机。
附图说明
图1为转印机发热筒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转印机发热筒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派菲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派菲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2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MD2123C‑S)
- 下一篇:一种玻璃印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