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环保恢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3060.6 | 申请日: | 2017-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9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梁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榄商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覃红丽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恢复剂 土壤 环保 制备 碳酸盐 丛枝菌根真菌 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结构 磷酸盐 生物碳 有机肥 生态环境恢复 土壤污染修复 搅拌机 土壤团聚体 节能环保 吸收能力 重金属 真菌 气候变化 扩散 修复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土壤环保恢复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壤环保恢复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土壤环保恢复剂包括如下组成成分:生物碳;丛枝菌根真菌;有机肥;高分子化合物;碳酸盐和磷酸盐,该土壤环保恢复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生物碳;丛枝菌根真菌;有机肥;高分子化合物;碳酸盐份和磷酸盐加入搅拌机内,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该土壤环保恢复剂,能够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真菌的扩散,对土壤结构的修复起到协同作用,提高了土壤中碳的吸收能力,有效的减缓气候变化,有效的抑制重金属的活性,促进植物生长,在土壤污染修复和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该发明成本低廉,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环保恢复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壤环保恢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是人类懒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所排出的有害物质也越来越多,它们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土壤,通过不断的积累,导致土壤污染特别严重,尤其是一些重工业区,土壤的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重金属污染,过量的重金属不仅会破坏土壤肥力结构,还有可能构成二次污染,污染水体、大气和生物,这也直接造成了对人体产生很大损害的缺陷,所以,必须对土壤进行修复,现有的土壤恢复剂的功能单一,无法从根本实现对土壤的修复,且成本过高,只具有对土壤的单方面的修复功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土壤环保恢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环保恢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土壤恢复剂的功能单一,无法从根本实现对土壤的修复,且成本过高,只具有对土壤的单方面的修复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壤环保恢复剂,该土壤环保恢复剂包括如下组成成分:
生物碳:30-40份;丛枝菌根真菌:20-30份;有机肥:40-50份;高分子化合物:35-45份;碳酸盐:5-8份和磷酸盐:7-9份。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化合物为甲壳素。
优选的,所述生物碳为秸秆生物碳。
优选的,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钙和碳酸镁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磷酸盐为磷酸二氢盐或磷酸一氢盐。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包括鸡粪、猪粪、羊粪,且鸡粪、猪粪、羊粪之间的分量比为4:3:1。
一种土壤环保恢复剂的制备方法,该土壤环保恢复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生物碳:30-40份;丛枝菌根真菌:20-30份;有机肥:40-50份;高分子化合物:35-45份;碳酸盐:5-8份和磷酸盐:7-9份加入搅拌机内,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该土壤环保恢复剂。
优选的,所述搅拌速率为15-25转/分钟,搅拌时间为20-25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提出的一种土壤环保恢复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生物碳、丛枝菌根真菌、有机肥和高分子化合物作为恢复剂的主要原料,能够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真菌的扩散,对土壤结构的修复起到协同作用,提高了土壤中碳的吸收能力,有效的减缓气候变化,有效的抑制重金属的活性,促进植物生长,在土壤污染修复和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该发明成本低廉,节能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环保恢复剂,该土壤环保恢复剂包括如下组成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榄商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榄商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30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