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散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3231.5 | 申请日: | 2017-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0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聚拢华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F28F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散热器 | ||
1.一种高效散热器,其包括板式换热件以及设置于板式换热件外侧的换热翅片,所述板式换热件竖直放置,其上下两端连接集流管和分流管,在集流管和分流管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板式换热件对应的扁形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件由一薄板经冲压在薄板内形成多个并排排列的微通道,多个并排排列的微通道中位于中间的微通道的等效直径大于位于两侧的微通道的等效直径,在每一个所述微通道内壁面上冲刻出两条间断式螺旋扰流槽,两条间断式螺旋扰流槽之间的间距沿着所述微通道内水流介质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大,直至在所述微通道出口处两条间断式螺旋扰流槽之间的间距D2与在所述微通道入口处两条间断式螺旋扰流槽之间的间距D1满足:D2=2.5D1;
多条小型螺旋扰流槽沿着所述微通道的延伸方向首尾间断连接形成每一条所述间断式螺旋扰流槽,并且多条小型螺旋扰流槽中的每一条小型螺旋扰流槽的长度沿着所述微通道的延伸方向以等差数列逐渐增长,相邻两条小型螺旋扰流槽的长度满足:Ln+1=Ln+d,其中Ln 和Ln+1分别代表第n条小型螺旋扰流槽和第n+1条小型螺旋扰流槽的长度值,n取整数且n≥1,d代表二者之间的长度的差值,单位均为cm;
所述换热翅片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件的两侧表面,所述换热翅片为拱形翅片,所述拱形翅片以一定的间距扣接在所述板式换热片的外侧表面上,所述拱形翅片的内拱与板式换热片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沿着所述板式换热件长度方向延伸的自然对流换热通道一,相邻的拱形翅片之间的拱顶以一盖板连接扣合,相邻的拱形翅片之间的间隔与盖板之间形成自然对流换热通道二,所述自然对流换热通道一和自然对流换热通道二依次间隔布置,共同构成空气的换热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器,在所述板式换热件内形成三条并排排列的微通道,位于中间的微通道的等效直径为2-3mm,比位于两侧的微通道的等效直径大1.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器,所述三条微通道沿着所述板式换热件的长度方向呈曲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器,所述自然对流换热通道二的宽度和高度大于所述自然对流换热通道一的宽度和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器,所述自然对流换热通道二的宽度为所述自然对流换热通道一宽度的1.5倍,所述自然对流换热通道二的高度为所述自然对流换热通道一高度的1.3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器,在所述微通道内壁上设置有微翅片,所述微翅片仅设置在所述微通道的上侧壁上,微翅片能够对微通道内的换热介质进行扰流,提高其换热效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器,所述微通道的截面为方形、圆形、三角形或Ω形,或者方形、圆形、三角形或Ω形的任意两者或三者搭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器,在所述自然对流换热通道内设置小风机,以增加其对流的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散热器,所述小风机设置在自然对流换热通道的高度方向的1/3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散热器,所述d为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聚拢华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聚拢华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323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发动机减震防护装置
- 下一篇:芯片机械自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