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配置NAT老化时长的方法、系统和NAT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14282.X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2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文;王艺;林毅;马晓军;常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1/2503 | 分类号: | H04L61/2503;H04L61/2557;H04L61/5061;H04L61/503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配置 nat 老化 方法 系统 设备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NAT老化时长的方法、系统和NAT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P‑GW接收到终端在附着网络时所采用的APN,根据该APN为终端分配私网IP地址段内的私网IP地址,并将该私网IP地址返回给该终端;该终端在通过NAT设备访问互联网时将该私网IP地址发送给NAT设备;以及该NAT设备将私网IP地址映射到公网IP地址,并根据该私网IP地址所属的私网IP地址段自动配置该私网IP地址与该公网IP地址的映射关系的老化时长。本公开实现了在终端访问互联网时根据私网IP地址所属的私网IP地址段为私网IP地址与公网IP地址的映射关系分配老化时长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置NAT(Network Address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老化时长的方法、系统和NAT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网中,移动终端获取电信运营商网络的私网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地址,通过NAT设备进行公网IP地址、端口映射,与互联网中的应用服务器通信。NAT设备为该地址映射设置老化时间,超时后此地址映射失效。
在移动通信网中,互联网向移动终端主动发起的通信需要移动终端具有公网IP地址。为了避免NAT地址映射老化失效,移动终端频繁发出心跳包,加剧了终端耗电,并浪费移动通信网络的空口资源。
目前,业界已有根据数据包的优先级、数据包的传输协议类型调整NAT老化时间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配置NAT老化时长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老化时长的方法,包括:分组数据网关P-GW接收到终端在附着网络时所采用的接入点名称APN,根据所述APN为所述终端分配私网IP地址段内的私网IP地址,并将所述私网IP地址返回给所述终端;所述终端在通过NAT设备访问互联网时将所述私网IP地址发送给所述NAT设备;以及所述NAT设备将所述私网IP地址映射到公网IP地址,并根据所述私网IP地址所属的私网IP地址段自动配置所述私网IP地址与所述公网IP地址的映射关系的老化时长。
可选地,所述NAT设备自动配置所述老化时长的步骤包括:所述NAT设备预先存储老化时长配置策略;以及所述NAT设备根据所述老化时长配置策略和所述私网IP地址所属的私网IP地址段自动配置所述私网IP地址与所述公网IP地址的映射关系的老化时长。
可选地,所述老化时长配置策略包括私网IP地址段与预定的老化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地址转换NAT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的私网IP地址;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私网IP地址映射到公网IP地址;老化时长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私网IP地址所属的私网IP地址段自动配置所述私网IP地址与所述公网IP地址的映射关系的老化时长;其中,分组数据网关P-GW接收到所述终端在附着网络时所采用的接入点名称APN,根据所述APN为所述终端分配私网IP地址段内的私网IP地址,并将所述私网IP地址返回给所述终端;所述终端在通过NAT设备访问互联网时将所述私网IP地址发送给所述NAT设备。
可选地,所述老化时长配置单元预先存储老化时长配置策略,并根据所述老化时长配置策略和所述私网IP地址所属的私网IP地址段自动配置所述私网IP地址与所述公网IP地址的映射关系的老化时长。
可选地,所述老化时长配置策略包括私网IP地址段与预定的老化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42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