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可视化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6354.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4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吴书;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G06F3/0484;G06F3/048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可视化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可视化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源越来越多样化,产生的数据量也在急剧增加,逐渐超出了人脑分析这些大数据的能力。最初由于缺乏对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导致大量的数据和科学计算被浪费,严重阻碍了科学研究的进展,为此,美国计算机成像专业委员会提出了解决方法——可视化。可视化把数据转换成图形,更加直观且简洁明了,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洞察力,在很多领域使科学家的研究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很快可视化作为分析并解释大数据的技术被科学等其他工程领域相继采用。
随着计算机硬件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和方法的创新也得到了必要的技术保障。日前由于数据量大且类型多样化,很多企业都通过大屏拼接技术来展示数据,这样能将数据展示的更全面让读者一目了然。当前采用的可视化技术从软件角度讲有网页版,flash版本等,从硬件角度讲有单机方式或者集群的方式。当前的可视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在渲染时会出现加载时间过长、计算速度慢、可控性差,比如想增删模块时需要修改整个框架。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可视化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可视化系统,包括:
一总控制器,用于将用户的操作转换成相应的指令,并将所述指令中与各显示终端相关的第一指令分别输出至与该显示终端相连的子服务器;
多个子服务器,一端与所述总服务器相连,以及另一端与多个显示终端一一连接,各子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确定第二指令;以及
多个显示终端,用于根据各第二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以及显示所述操作的操作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令包括所述操作的类型信息以及所述操作的内容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的类型信息包括点击、拖动、旋转、放大和缩小;和/或
所述操作的内容信息包括操作的强度、角度、次数和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总控制器包括:
定义单元,用于将所述操作定义为相应的事件;
第一封装单元,用于对所述事件进行编码封装,确定各事件对应的指令;以及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指令中与各显示终端相关的第一指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服务器包括:
第二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指令编码封装,确定第二指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终端包括: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第二指令,确定解析后的语句;以及
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解析后的语句执行相应的操作,以及显示所述操作的操作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装单元是根据后端传输协议对所述事件进行编码封装的;和/或
所述第二封装单元是根据前端传输协议对所述第一指令进行编码封装的。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可视化方法,采用前述的分布式可视化系统,执行以下操作:
将用户的操作转换成相应的指令,并将所述指令中与各显示终端相关的第一指令分别输出至与该显示终端相连的子服务器;
根据所述第一指令确定第二指令;以及
根据各第二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以及显示所述操作的操作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将用户的操作转换成相应的指令,包括子步骤:
将所述操作定义为相应的事件;
对所述事件进行编码封装,确定各事件对应的指令;以及
判断所述指令中与各显示终端相关的第一指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事件进行编码封装是根据后端传输协议来实现的;和/或
根据所述第一指令确定第二指令是根据前端传输协议来实现的。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分布式可视化系统及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尤其适合大数据的可视化,能够将一个可视化任务拆分成多个子任务,避免了更新部分数据时需要刷新整个大屏的弊端,此外,也能同时执行多个独立的可视化任务,使得可视化的数据相互独立,也提高了数据展示的灵活度和加载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63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