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装活动甲板导轨结构的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16487.1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9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津京;张晨俊;蔡鹏天;袁亚银;孙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5/20 | 分类号: | B63B25/20;B63B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轨结构 甲板 线型测量 下口 活动甲板 滚装 安装基座 焊接定位 间隙均匀 结构调整 三维坐标 固定靶 监控 导轨 坡口 贴片 修割 船体 焊接 匹配 上口 装配 测量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装活动甲板导轨结构的安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甲板安装基面的线型测量;根据甲板安装基面的线型测量结果对导轨结构下口进行余量修割;将导轨结构定位到船体设定位置;对导轨结构的焊接定位进行控制和监控。本发明方法施工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在甲板安装基座上选取多个线型测量点并测得各点的三维坐标,根据测量结构调整导轨结构的下口线型,使导轨结构的下口线型与甲板安装基面的线型相匹配,确保装配坡口和间隙均匀;同时在导轨上口固定靶贴片,便于对导轨结构的定位和焊接精度进行监控提高了导轨结构的安装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滚装活动甲板导轨结构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大型滚装船活动汽车甲板安装基准的导轨结构,导轨和结构是分开安装的,在结构定位好后,导轨再进行安装,因此对精度的调整空间比较灵活,但这种在船舶大舱内搭设脚手架进行导轨安装的立体施工效率较低,工作量大,且不符合船舶中间产品结构完整性的设计和施工理念。
随着船舶设计中间产品最大化的先进理念的发展,导轨安装阶段提前,将导轨和结构作为一体,一起定位安装,形成导轨结构的一体化形式,这种新的导轨结构形式的安装精度要求很高,因此需要一种导轨结构的安装方法,以快速高质量的对导轨结构进行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滚装活动甲板导轨结构的安装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滚装活动甲板导轨结构的安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甲板安装基面的边缘选取若干个等间隔分布的线型测量点,相邻两个线型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为100mm,采用全站仪测量各线型测量点到船体基线的高度值,根据测量结果在导轨结构下口划定切割线,根据切割线对其下口余量进行切割,使导轨结构的下口线型与甲板安装基面的线型相匹配;
步骤2:导轨结构三维定位;
具体地,分别测量并记录导轨结构下口底面上的四个边角顶点坐标,根据导轨结构的下口装配平面和上口平面之间的理论距离值,计算出上口平面上四个边角顶点的理论坐标值;在上口平面的四个边角顶点处分别固定靶贴片;将导轨结构吊装到船上甲板安装基面的设定位置,吊装到位后,利用全站仪分别测量四个靶贴片的实际三维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与其各自对应的理论坐标值进行对比,若各靶贴片的实际三维坐标值与其对应的理论坐标值的误差在±3mm,则导轨结构的定位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步骤3:在导轨结构的侧壁上倾斜固定支撑加强板,所述支撑加强板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结构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甲板安装基面上,在导轨结构下口的每个装配面上分别固定多个马板;
步骤4:采用对称焊对所述导轨结构进行焊接固定;
步骤5:拆除导轨结构上的支撑加强板和马板,导轨结构安装完成。
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在对导轨结构进行焊接固定的过程中,采用全站仪实时测量四个靶贴片的三维坐标,当任一靶贴片的当前三维坐标与其初始三维坐标的偏差超过3mm时,对施工人员发出通报预警,使其从产生偏差的靶贴片的相对面进行反向烧焊,直至该靶贴片的当前三维坐标与其初始三维坐标的偏差控制在3mm以内时,才继续对所述导轨结构进行对称焊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撑加强板固定在导轨结构侧壁上的端部与导轨结构的上口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5m。
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撑加强板采用槽钢。
作为优选地,所述马板等间隔分布在导轨结构下口的各装配面上,相邻两个马板之间的间距为150mm。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6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