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6496.0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6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姚华彦;张子涵;方少文;朱大勇;戴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关于 混凝土 钢护筒 粘结 特性 实验 模型 结构 | ||
1.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护筒(2)、加载模块,所述钢护筒(2)内部和外部分别浇筑有混凝土(1),所述加载模块与钢护筒(2)连接,所述加载模块提供拉伸钢护筒(2)使钢护筒(2)脱离混凝土(1)的力,所述钢护筒(2)的两端部均位于混凝土(1)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模块包括横梁(3)和加载柱(4),所述钢护筒(2)上设置有孔,所述横梁(3)穿过钢护筒(2)上的孔固定在钢护筒(2)上,所述加载柱(4)一端与横梁(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板(5),所述钢护筒(2)上的横梁(3)的水平高度低于混凝土(1)下表面的水平高度,所述加固板(5)上设置有钢护筒(2)穿过的通孔,所述加固板(5)设置在钢护筒(2)外部的混凝土(1)的下方,加固板(5)下表面的水平高度大于横梁(3)的水平高度,试验时所述钢护筒(2)相对于混凝土(1)为向下脱离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板(5),所述横梁(3)的水平高度高于混凝土(1),所述加固板(5)上设置有钢护筒(2)穿过的通孔,所述加固板(5)设置在钢护筒(2)外部的混凝土(1)的上方,加固板(5)上表面的水平高度低于横梁(3)的水平高度,试验时所述钢护筒(2)相对于混凝土(1)为向上脱离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柱(4)为一根,所述加载柱(4)长度方向上的中轴线与钢护筒(2)长度方向上的中轴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的中心与加载柱(4)焊接,所述横梁(3)包括至少2根水平横杆,水平横杆从横梁(3)的中心向钢护筒(2)上的孔外侧延伸,所述水平横杆关于横梁(3)的中心阵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为在同一直线方向上的2根水平横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模块与混凝土(1)接触处设置有隔离结构(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5)上表面设置有浇筑混凝土(1)的模具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5)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结构(8),所述位于横梁(3)的下方的支撑结构(8)设置有间隙(81);所述加固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加压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649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检测坯釉结合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质自动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