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性的高钙植物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16790.1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7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才;龙春君;张建伟;韩晓娜;傅东升;薛兆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新化正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40;C05G5/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胡时冶;彭霜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植物 营养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功能性的高钙植物营养液,成分包括糖蜜液,多肽,氧化镁和钙盐;所述营养液为含有交联结构大分子的水凝胶溶液,且无晶体析出;营养液中钙的含量在190g/L以上。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功能性的高钙植物营养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原位增稠作用,大大提高了溶液对钙离子的溶解度,从而得到钙含量高的植物营养液,补充植物所需的钙元素,促进植物对钙元素的吸收,还可提高植物抗寒、耐涝、抗旱性,促进作物生长。本发明所述的营养液中营养元素钙的指标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国外进口产品的技术指标,且营养液的使用量低,使用频率低,同时能够使植物增产,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功能性的高钙植物营养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现代农业用新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能性的高钙植物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植物营养元素的需求,有针对的研发植物生长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实现对作物的营养控制,精细化施肥,降低农肥的使用量和对农药的依赖性。钙元素作为植物细胞主要组成成分,缺乏钙元素容易引起植物生理性病害,如白菜、甘蓝的干腐病,辣椒、番茄的脐腐病,芹菜黑心病等。
现有钙肥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天然补钙物质,包括蛋壳、生石灰、钾钙肥(由钾矿石粉和石灰石粉按比例混合烧结、粉碎得到的)、硅钙肥等,这类肥料水溶性不好,一般施到土壤,逐渐被土壤分解、吸收;其二,硝酸钙、硫酸钙、氯化钙、磷酸二氢钙等合成的无机盐钙肥,这类钙元素植物吸收较慢,大量浪费在土壤中;其三,有机钙,将氨基酸、柠檬酸、木质素磺酸钙等与无机钙盐得到含有机质的钙肥,以液体为主,具有水溶性好,植物吸收利用率高的特点,但该产品营养元素钙的含量较低,一般在50-100g/L左右,且主要作用为补充钙元素,其作用单一,钙肥的施用量高。而目前一些国外进口的水凝胶类钙肥产品含有大量的结晶微粒,不利于植物对钙元素的吸收。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功能性的高钙植物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营养液中的营养元素钙的指标能够达到或超过国外进口产品的技术指标,本发明的高钙植物营养液的钙含量在190g/L以上,同时得到的是均一的水凝胶溶液,且无晶体析出。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功能性的高钙植物营养液,成分包括糖蜜液,多肽,氧化镁和钙盐;所述营养液为含有交联结构大分子的水凝胶溶液,且无晶体析出;营养液中钙的含量在190g/L以上。
本发明利用氧化镁、糖蜜液和多肽通过羧基与镁离子结合,得到一种具有交联结构的大分子水凝胶,从而实现原位增稠作用。大量的钙离子通过与水凝胶分子链上的羧基作用,得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水凝胶溶液,大大提高了溶液对钙离子的溶解度,从而得到钙含量高的植物营养液,克服了传统单纯依靠水分子溶解钙盐的有限溶解度,且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低温下会析出晶体的缺点。
进一步地,所述交联结构大分子为:
进一步地,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10-20%的糖蜜液,1-5%的多肽,0.1%-1%的氧化镁和50%-68%的钙盐。
进一步地,还包括镁盐,尿素或硝酸铵,钾盐,甘氨酸,微量元素,植物内源性调节剂和叶面浸润及展开剂。
本发明除含有中量元素为植物补充钙元素外,还含有镁、大量元素氮、钾以及微量元素硼、铁、锌、锰、铜、钼等营养成分,同时添加了少量植物内源性调节剂、叶面浸润及展开剂,是一种具有功能性的高钙植物营养液。
进一步地,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5%-10%的镁盐,1-5%的尿素或硝酸铵,5-10%的钾盐,1-3%的甘氨酸,0.5-2%的微量元素,0.1-1%的植物内源性调节剂和0.5%-1%的叶面浸润及展开剂。
进一步地,所述钙盐包括硝酸钙、氯化钙或十二烷基磺酸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镁盐包括硝酸镁、氯化镁或氢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新化正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新化正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6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麦叶面肥
- 下一篇:苗床调理剂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