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性植物有机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416798.8 申请日: 2017-12-25
公开(公告)号: CN108083909A 公开(公告)日: 2018-05-29
发明(设计)人: 王才;龙春君;张建伟;韩晓娜;傅东升;薛兆弘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新化正隆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5G3/00 分类号: C05G3/00
代理公司: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代理人: 胡时冶;彭霜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有机营养物质 功能性植物 有机营养液 有机质 生化黄腐酸 碳水化合物 琥珀酸 作物抗病能力 柠檬酸 复合氨基酸 水溶性蛋白 营养液 混合发酵 生长时期 土壤板结 蔗糖 还原糖 苹果酸 糖蜜液 植物类 氨基酸 补充 树胶 酸化 预防 制备 病害 土壤
【说明书】:

一种功能性植物有机营养液,包括由生化黄腐酸,复合氨基酸和糖蜜液混合发酵而成的生物有机营养物质;所述生物有机营养物质包括生化黄腐酸,蔗糖,还原糖,水溶性蛋白,可溶性树胶及其他碳水化合物,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和氨基酸;营养液中所述生物有机营养物质的含量为350g/L以上。本发明的功能性植物有机营养液既含有植物类有机质又含有动物类有机质,且营养全面,在满足作物对有机质需求的同时,营养成分全面,可针对不同作物、作物不同生长时期补充所需的营养成分,预防作物由于缺素引起的病害,提高作物抗病能力,提高作物的品质,增加产量,同时还可补充土壤养分,预防土壤板结、酸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现代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植物有机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作物收获后弃置的秸秆、甘蔗榨糖后的蔗渣,由于含有大量有机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微量元素及其它成分,直接焚烧或废弃会给对水资源、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将农作物秸秆、甘蔗渣等进一步转化利用,获得农作物需要的营养,将促进农民增收,并有利于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将大幅降低农作物对化肥的需求量,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中国专利CN201511015203.9(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和生物发酵制备有机营养液的方法,2015.12.31)是对有机废弃物采用酸化、还原、沉降过滤、发酵的生化分纯技术,得到活性生物有机营养液,在保证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提高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农作物的防病抗逆能力,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可直接应用于农业、渔业等大量需要高纯活性有机营养液的地方。

中国专利CN201410544555.2(一种生物有机营养液肥2014.10.15)公开了一种生物有机营养液肥,由花粉、蜂蜜、白糖、水和EM菌等组成,性能稳定,可延长花期,增加雌花比例,提高座果率,还可以增加果树叶片厚度,提高单果重和产量。但上述两个专利所述营养液仅提供了对作物有益的有机元素C、N等元素,且只利用了植物有机物,营养成分单一。

中国专利CN201610750502.5(一种生物有机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2016.8.29)公开了一种生物有机营养液,包括水、硝酸钾、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硝酸钙、氨基酸、黄腐酸、硫酸锌、硫酸锰、硼酸、亚硒酸钠、聚天门冬氨酸、氨基寡糖素、枯草芽孢杆菌、PGPR益生菌、EM益生菌等,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作物的浸种、叶面喷施或滴灌施肥等技术领域。该专利使用了价格昂贵的亚硒酸钠、氨基寡糖素等,同时具有生物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PGPR益生菌、EM益生菌等受使用温度、湿度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作用不稳定。

中国专利CN201310134302.3(复合氨基酸生物液肥及其制备方法2013.4.18)公开的利用沼液生产液体菌肥的方法,制成的复合氨基酸生物液肥,具备增产、提高农作物品质和改良土壤等功能,能快速有效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但其仅提供了对作物有益的有机营养元素C、N等,营养成分单一。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功能性植物有机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利用价格低廉的农业废弃物,合成有高含量有机营养物质具备多功能的营养液,对作物全面补充营养成分,同时能够实现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循环链,解决农业废弃物的优化处理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功能性植物有机营养液,包括由生化黄腐酸,复合氨基酸和糖蜜液混合发酵而成的生物有机营养物质;所述生物有机营养物质包括生化黄腐酸,蔗糖,还原糖,水溶性蛋白,可溶性树胶及其他碳水化合物,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和氨基酸;营养液中所述生物有机营养物质的含量为350g/L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新化正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新化正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67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